
第三届国际旅游岛大论坛举行 聚焦海南旅游教育
“第三届国际旅游岛大论坛”由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琳主持(南海网记者蔡于博摄)
旅游企业界探讨“校企合作下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南海网记者蔡于博摄)
南海网6月15日消息(南海网记者蔡于博)“第三届国际旅游岛大论坛”14日在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举行。针对亟需解决的海南旅游人才缺口问题,本届论坛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旅游教育发展和定位”、“校企合作下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讨论。
海南旅游教材有待更新学生培养要一专多能
“教材和教学模式很重要。”海南省景区协会会长代国夫认为,因为编写教材时还没有国际旅游岛概念,导致目前的海南旅游教材稍显落后,这是一个业界、甚至全省相关部门的新课题,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同时旅游产品强调个性和差异化,要求旅游管理人员有想法、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因此旅游教学上还应注意多元化,例如摄影、网络营销等皆可纳入课程,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学生最受企业欢迎。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第一条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海南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也提出,海南可利用国家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结合多种旅游新业态及海洋发展战略都在海南岛上规划布局的资源及硬件优势,开设高尔夫、游艇、休闲及海岛、海洋、海滨旅游专业,争创全国旅游新业态教育示范基地。
今典集团(北京红树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人事行政副总裁葛贵堂表示,企业也愿意尽早介入学生的培养中。企业可增强教育的实操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包括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能够熟悉企业管理及操作模式,实现校园人到社会人的无缝对接。
知识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应重视在职旅游从业人员教育
海南省温泉协会会长张永康指出,目前海南酒店的总经理多数是大专毕业或半路出家,还存在“官派总经理”及“家族企业制”等情况,这些肩负重任的人群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制约发展。他认为高校除教育学生外,还应面向社会广泛开设函授课程,培养在职旅游从业人员。
“能否采取把学校老师请到企业授课的模式?”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董事长张涛提出,应重视人才的终身培养,员工们不能仅局限于企业文化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还希望接受到专业知识教育。他设想:“让原本仅高中毕业的员工通过学习考核,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大专证书,甚至继续研读学士学位。”帮助员工完成从实践型到管理型的转变,企业发展才有稳定支撑。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扬乐则认为在校教师也需要再教育,因为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留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实践经验。他希望企业能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挂职机会,让理论与实践互通。
[page]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陈耀出席论坛并作总结(南海网记者蔡于博摄)
旅游学术界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旅游教育发展和定位”(南海网记者蔡于博摄)
海南大学副校长周兆德为“教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及“业界精英论坛”客座教授颁发聘书(南海网记者蔡于博摄)
旅游教育应国际化、草根化打造“海南服务”教学品牌
“海南旅游教育要定位于国际化培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勇带来省外观点,海南大学应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全国旅游学院合作,甚至与国外联合办学,通过交换生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互通,不仅只为海南输送人才,还要办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旅游教育高地。“高校有三个职能,人才培养、学术科研、社会服务,应找到平衡点。”他还建议,多年来海南在旅游服务业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可侧重于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硕士等应用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例如要求50%的教师来自企业,打造“海南服务”的教学品牌,引领中国旅游教育的先河。
海南省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房新海则期盼海南旅游教育不仅国际化,还要全民化。“有家外国企业看重海南资源得天独厚,却因语言环境不通畅而放弃投资。”房新海举例,巴厘岛、普吉岛等国际性地区双语化都做得很好,而海南省旅游委正在推广的《旅游英语100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民动员接受旅游教育,从力所能及地学习“hello”、“thank you”等草根英语开始。
旅游教育需行政部门、学术界、企业通力合作
“海南大学是我省最高学府,旅游学院从建立初期的1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名,规模列全国旅游院校第一。”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琳介绍,海大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加,也正在着手申请博士点,站在海南旅游教育的制高点既是机遇、又是压力。如何培养实践性、国际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学术界、旅游企业界通力合作。
“海大可以做好基地和平台。”海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张会发建议,海大现在是培养中高级人才的基地,可以利用优势资源搭建企业、学术界以及其它旅游院校的交流平台,学院培养出好的学生,企业招聘到胜任工作的员工,学术机构把成果推向市场,能够形成三赢局面。
“第三届国际旅游岛大论坛有所创新,把一半专家‘请回家’,让企业带来了第一线的实战经验及观点。”海南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总结并表态,“今天的‘企’应该是‘大企’,不仅指企业、社会还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目前旅游主管部门也存在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的问题,今后将多为旅游院校的研究生提供实习岗位、为老师提供挂职机会,并创造条件帮助大家走出去多交流。”
论坛还聘请了在场专家学者及成功企业家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及“业界精英论坛”客座教授,为海南旅游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理论及实践支持。
新闻链接: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大学主办,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国际旅游岛大论坛”宗旨:一是探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各类知识创新及其核心作用,肩负大学的使命和任务,为政界、学界、业界交流沟通搭建平台;二是主动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挥高校智力支撑资源优势,服务当地社会经济。
2008年11月18日,“国际旅游岛大论坛”开幕式暨首次论坛在海南大学举办,并被纳入2008年(第九届)中国海南欢乐节活动之一,主题为:知识创新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09年11月19日至21日,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旅游岛大论坛”在海口举行。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大学主办,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承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市旅游学会、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协办。来自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学界、旅游企业界的150多名精英共聚一堂,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区域旅游发展、世博论坛”主题,展开了精彩论述,会后出版论文集,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1年6月14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旅游岛大论坛”,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旅游教育发展和定位”、“校企合作下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