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馆8个月 海南省博物馆接待量已超50万人次
开馆8个月 海南省博物馆接待量已超50万人次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吉拉    2009-07-31
    海南省博物馆自去年11月15日开馆至今,不足一年时间,观众接待量累计首次超过50万人次。海南日报记者今天从省博获悉,截至今年底,该馆还将举办30个精品展,基本上做到“周周有展览,月月出精品”。

  免费文化大餐等你来

  “我们根据票根进行统计,开馆至今8个多月来,到省博观展的人数已达50万人次,实在是出乎意料!”省博物馆馆长丘刚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相比于旅游城市青岛市博物馆的年接待量为20万人次,海南省博物馆的接待量着实令人惊喜。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省博从开馆之初的《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成就展》,到《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和《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海南)展》等,每一次高品质的展陈,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成为人们可圈可点的文化盛宴。

  不论是省博的基本陈列,还是众多的临时展览,大多是免费向公众开放。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省博较好地担当了传播文化和文化大课堂的功能,悄然中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品位。

  30个精品展纷呈而至

  丘刚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从今起至今年年底,将有30个精品展展出。其中,包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变迁摄影展”、“龙在天涯――自贡恐龙博物馆(全国)巡展”、“华丽典雅――海南黄花梨文化特展”、“海南本土画家蔡於良中国画展”、“2009中国・海南‘世界艺术大师丁绍光作品展’”、“北京与海口两地水彩联展”、“故乡行――旅日琼籍画家林峥明中国画展”、“吴地林油画展”等。将要展出的30个精品展,每个展览活动的时间不等,根据内容需要,有的仅展出三至五天,有的将长达一个月之久。展陈内容广泛涉及自然遗产、海南地域文化认识、科普知识、摄影、中国画、油画等多个文化和艺术门类。

  “海南建省晚,相对河南、陕西、河北等省份,文物种类、数量并不占优势,为了让琼岛人民了解更多文化和艺术知识,省博想方设法引进了各种门类的展览活动,使人们在周末及假日多了一个好去处,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丘刚说。

  打造高品质文化会所

  “印象中的海南岛就只有天涯海角,”近日,到省博参观的河北游客王先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真没想到海南的黎族妇女如此心灵手巧,能够织出美丽的黎锦,我还了解了琼崖纵队的光荣历史,更深入地知道南中国蕴藏着宝贝文物外销瓷。”王先生由衷的话语,没有让省博的工作人员感到惊讶。参观者的赞誉,成为省博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的巨大动力。

  省博免费开放但不免票,目的就是控制参观的人流量,让人们的观赏不流于形式,做到真正欣赏。“因为能够进入省博门槛的艺术品,几乎件件是精品,只有认真观赏这些精品,才能真正读懂它们散发出的文化韵味。”丘刚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了数千万元的运营资本,保证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大众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将省博逐步培育成人们身边高品质的文化会所。”

  让免费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 卓兰花

  海南省博物馆开馆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参观者总计达50万人次,为省博带来了旺盛人气,也为省博提出了更高要求:免费开放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两年前,湖北省博物馆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的免费之举,为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进行了有益尝试。

  免费政策,让曾经神秘而高雅的博物馆距离普通人不再遥远。上博物馆,将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常态,有利于文化普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是永久性免费开放,这样有利于公立博物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如此看来,国内博物馆走免费开放之路,最大受益者还是百姓大众。

  省博作为国内最年轻的博物馆之一,其免费文化大餐也将遭遇考验。如何最有效地发挥博物馆功能?

  有人认为,在开馆不到一年时间里,要求省博立马落实展览、收藏、教育、研究等博物馆功能,似乎太苛刻。然而我们也看到,省博在高人气的背后,已开始显露出一些“滞后”。曾有家长对笔者抱怨,今年暑假想带孩子去省博参观,可孩子说放假前学校已组织去过,再去看的还是那些东西没兴趣!

  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省博肩负的担子显然不轻。在很好地进行展览、收藏等工作的同时,省博是否能集思广益,开拓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文化知识?

  国内可借鉴的博物馆不少。比如,上海博物馆的经验,设计未成年观众的活动时,首先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这一由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获得了学生们的极力支持。上海博物馆收藏文物近100万件,为了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该馆抓住“观前导览”和“主题参观”两个环节。“观前导览”就是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出参观的要求和思考题,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主题参观”则鼓励教师把课堂搬到博物馆,加深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让孩子们知晓中国古代文物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到省博参观的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生。文物不可触摸,青少年到博物馆参观会感到枯燥。省博可否“制造”一些“第二课堂”,以“动手”来让孩子们感受文物的魅力?比如,可结合博物馆里的陶瓷、玉器等展品,对中小学生开展趣味修复“唐三彩”、软陶制玉等手工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在石上刻下文字或图像,然后制作拓片等。孩子们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或许会比讲解员讲解的记忆深刻。

  只要省博人不懈努力,到博物馆参观的人将会越来越满意。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