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横行”
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横行”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陈曼莉    2011-08-01

 



和乐蟹因膏肥肉满而闻名。(资料图)
 

 



  “秋风响,蟹脚痒”,人们常说。然而这一规律对于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来说却并不适用,或许是地处热带的缘故,和乐蟹最为美味的时节是夏季。用和乐镇一些老渔民的话说:“夏天,和乐蟹的膏口感比较硬,吃起来才香。”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曾经“横行霸道”的和乐蟹,因产量稀少,市场上难觅其踪,即使是本地人,也需要预订才能买到,更谈不上规模化与品牌化。

  产量稀少,一蟹难求

  和乐蟹,学名锯缘青蟹,别名青蟹,因产于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东海岸的小海一带而得名“和乐蟹”。和乐蟹以其膏满肉肥、营养丰富,成为闻名于海外的“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地道的和乐人都知道,产于港北、乐群村一带的和乐蟹最佳,那金黄油亮的脂膏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记者一行来到万宁和乐镇采访时,原以为可以大饱口福一番,可没想到,寻遍了当地最大的农贸市场———和乐新市场也没找到一只和乐蟹。最终,记者在几位好心海鲜老板的指引下,才找到这处市场中惟一一家长期批发和乐蟹的海鲜店。

  对于记者的来访,这家名为“乐军海鲜专营店”的工作人员告知,老板林乐军刚好去进和乐蟹了。意外得知这一消息的我们十分兴奋,对于久负盛名的和乐蟹更是充满了期待。

  不多时,老板林乐军就进货返回店里。但与我们预想不一样的是,他仅仅是骑着摩托车,带着一个小纸箱就回来了。“箱子里装的就是和乐蟹,105块一斤收来的。”林乐军打开这个带有透气小洞的纸箱给我们看,只见箱内装着十来只约半斤到一斤的青色螃蟹,全部被绑住了钳子和脚。

  在与林乐军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野生和乐蟹的产量十分稀少,只有半斤以上的才适于出售,而整个和乐镇一天捕捞的可能还不到100斤。他的海鲜店也是附带批发和乐蟹,并不是主营。林乐军笑呵呵地说:“你们也看到了,一次只能收到这么点,如果光卖这个,店子早就关门了。”

  因为产量稀少,所以这些被誉为餐桌美味的和乐蟹基本都被和乐的本地居民消化了。“就算是本地人,想买和乐蟹也得先预订才行。”林乐军透露的这一消息,解开了记者在市场上难觅和乐蟹踪迹的疑惑。

  


  和乐蟹曾是小海的特产之一,但如今渔民们说,有时一天也捞不到一只。记者邓宇摄
  
  



  环境污染,水质下降

  小海位于万宁市东部,是海南省最大的泻湖,通过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小海的水域东西宽为3.5公里至7.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面积约38平方公里,水深1至5米,呈肚大口小的瓜状。太阳河、龙首河、龙尾河、南山河等8条大小河流汇集入小海。在小海的周边分布着万城、大茂、后安、和乐等4个镇29个村庄,10多万群众。

  万宁小海的水产资源丰富,名特产有驰名省内外的港北对虾、后安鲻鱼、石斑鱼等。和乐蟹曾是这里最为著名的特产,但如今它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港北的小海边,一些老渔民告诉记者,他们年轻时下海打鱼总能捞到一些和乐蟹,但现在出海一天可能都捞不到一只了。据渔民们介绍,每天打鱼回到码头就有专门的人来收购少数“幸运儿”捞到的和乐蟹。对于野生和乐蟹趋于绝迹的原因,这些老渔民认为环境污染导致小海水质下降是罪魁祸首。

  “你们外地人吃到的和乐蟹都是假的。”有渔民直言不讳地说。渔民解释说,和乐蟹是因为蟹黄好吃才出名,而母蟹多数都被本地人买走了,就算贩卖到外地也多以公蟹为主。如果光从外表看的话,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和乐蟹与普通青蟹的区别。

  渔民们说,和乐蟹身上绑的绳子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活蟹上岸后需要补水,所以用吸水性强的草绳绑的蟹可以存活一周左右,而用吸水较差的红绳(红色塑料绳)绑的蟹只能存活两三天。“两种绳子绑的和乐蟹有不同的价格。”渔民说,因为草绳较重所以绑草绳的每斤七八十元左右,绑红绳的每斤100元左右。

  人工养殖,有喜有忧

  鉴于和乐蟹日益稀少的局面,万宁市于2007年申请对和乐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审查后予以批准。

  据万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和乐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万府函[2005]42号)提出的保护范围,为海南省万宁市靠近港北小海、老爷海附近的和乐镇、后安镇、万城镇、东澳镇、礼纪镇等5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