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之涯海之角 三亚多民族融合文化光彩夺目
天之涯海之角 三亚多民族融合文化光彩夺目
来源:     作者:黄蕾    2011-10-03

 



  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口10月3日电(记者 关操)近年来,三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重大体育、选美赛事让三亚“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城市名片闪亮在世界舞台,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三亚不止用美丽的风情外貌吸引了游客,更用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区位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天涯海角的“流放文化”、黎、苗、回、汉民俗风情相映生辉,又为三亚构建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内涵。

  “流放”为三亚带来中原文化,崖州民歌传唱古今

  在古代,因三亚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一直被认为是边陲蛮荒的“天涯海角”,长期被作为贬黜罪臣的流放之地。

  古代一批名臣学士因政治斗争被贬黜到三亚谪居,据典籍记载,从汉代到明朝,被贬黜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长年居留今崖城镇的水南村,他们大多是中原杰出人物,被蒙冤贬谪流放三亚期间,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推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崖州民歌,也与“流放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崖州民歌是用客语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崖州民歌的形成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民风民俗,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乡音浓重、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

  史书资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从目前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崖州民歌饱受多源头民间文化和唐宋诗词的影响,它不仅文辞美、意境美、唱腔美,且创作手法更具有地方艺术特色。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平涵盖了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天涯传统文化、乡情民情、教育礼仪、社会形态、生产发展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文明都息息相关,紧紧结缘。

  三亚黎族打柴舞魅力尽显,传承保护意义重大

  三亚是多民族聚居的滨海城市,主要居住着汉、黎、苗、回同胞,千百年来,各大民族同胞和睦相处,在开发建设三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黎族同胞是三亚的原住居民,他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历史悠久而又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黎家织锦,堪称古代纺织技术的一绝。据说,宋末元初的纺织技术改革家黄道婆居留崖州期间,因为学习过黎家的纺织技术而扬名天下。

  而黎族打柴舞则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保护意义重大。

  打柴舞又称黎族竹竿舞,黎语叫“转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打柴舞的习俗在黎家人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握,两两相对,上下、左右、分合、交叉拍击,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状况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打柴舞由平步、磨刀步、槎绳小步、小青蛙步、大青蛙步、狗追鹿步、筛米步、猴子偷谷步、乌鸦步等九个相对独立的舞步组成,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动作古朴粗犷,生动形象,艺术感染力强。

  打柴舞不仅仅是海南省黎族民间的一种舞蹈,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竞技价值和健身价值。打柴舞是黎族古代护尸舞的“活化石”,经考证,它是目前发现的黎族古老的护尸舞,对研究黎族舞蹈历史源流有着参考价值,此外,打柴舞具有成套的固定的跳法和专有名词,目前黎族各舞蹈中,有成套的舞蹈内容、跳法和专有名词,也仅仅是打柴舞这一种。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