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口琼山区府城镇有千余年历史的大园路深处,有这样一家海南粉店。它无名无牌无广告,却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它基本只做学生的生意,却让不少游客慕名而至,寻香而来;它每天只做早餐这一顿,却让店主一家全天都为此忙于各种准备;它常常接到加盟开店的恳求,却怕让祖宗的手艺走了样而再三谢绝;它背靠大名鼎鼎的海南四大古村之首金花村,海南人文翘楚丘浚、海瑞等尽出于此;它相邻全国出高考状元最多的海南中学,吃过这里的海南粉考进清华北大的学子就有将近五百人……
这家的海南粉有腌的,也有做汤的。腌的粉色浓味重,卤香肉多;做汤的粉高汤清亮,嫩白的粉条上码着一层层瘦肉猪肚,清香四逸。
海南粉相传源于海南澄迈一陈氏孝子,后粉名加孝子美名传遍全岛,学者日众,渐成海南名食小吃之首。为防徒弟间生意竞争伤和气,师傅立下分市开店的规矩,天长日久,在海南不同地方又形成了文昌抱罗粉、万宁后安粉、陵水酸粉等一系列著名的海南风味小吃……当然,这些是否谬传,并无详细考证,姑妄记之罢了。
店家世居金花村,姓蒋,因出了位大师级的琼菜师傅,在厌倦了美食评委生涯之后回到这古韵盎然的老街里,用自家祖屋开了这间粉店,至今已传三代。
表面看,这家的海南粉与别家并无二致,一样的竹粉筐、粗瓷碗,一盆香卤、若干调料,但其中却有不传之秘。想问究竟,店家浅笑盈盈,只不作答,一边熟稔地从自家水井里压水洗碗,一边嘘声把一只肥胖的黄猫从屋檐上赶走。
晨风穿堂过处,堂屋门楣上过年才贴的一排吉祥红纸飘飘忽忽,被外面的光映得鲜红透亮。远处隐约传来学校上早读的铃声。门口处一群个头像成人却一律还是娃娃脸的走读生围着做粉的阿姨,一位倚着门框睡眼惺忪打着哈欠,一位精神抖擞玩着手机,还有两位背向我的,正一个接打包的粉盒,一个老练地往塑料袋里装,悉悉嗦嗦的声响中显出着急的动态。
女儿还剩一百五十多天就将中学毕业。和众多的同学一样,她在这条老街上的名校求学六年,在这家粉店光顾过十二个学期。而我因为她的关系,也渐成这里常客,竟至越熟越来,越来越熟,这条街和这里的粉便融入我们一生的记忆。
店家阿姨开心地说,好多学生从外国回来,都三四十岁了,有的还带着老婆孩子,一下飞机就来这里,一进门就喊要吃粉,有时都下午了,哪里还有粉吃?阿姨呵呵笑着,言语中的欣慰与温馨随着她朗朗的笑声满屋里飘荡……
见我要付粉钱,阿姨侧着身往墙根直躲,努力拉远她围裙上那只装钱的口袋与我手之间的距离,说,哎呀,你拍这么多相片,不能要你的钱了。我说,两码事,要给的。她说,你也会像那些学生一样贴相片到网上去么?会的。我说。我是你们店的粉丝。我们店只有米粉,没有粉丝。阿姨忙纠正。我笑了,说是的,我喜欢你们家的粉,所以我是你们家的粉丝。她还想纠正时,我已把四块钱塞进她兜里,转身推上单车离开。
老街依然寂寥,渐亮的日光中,看出两旁虬枝戈张的古树枝叶上泛起一层嫩绿的新芽。拂面的微风已没了寒意,看来冬日已尽,海南又快春暖花开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