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秘槟榔谷——古老的腰篓技艺
神秘槟榔谷——古老的腰篓技艺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2-03-14

 

  坐落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槟榔谷如同这座大山的守护者,历经十几年载,依然风姿飒爽地坚守在这座大山里,赋予大山新的活力。这里不仅是黎苗文化的活体博物馆,更是海南人守护黎苗文化的堡垒。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是黎苗文化巨大的宝库,瑰宝绮丽,种类繁多。其中,腰篓编制技艺可称得上是槟榔谷难得的瑰宝。寻访槟榔谷黎家村寨,您总会看见这么一道别有韵味的风景线:黎家阿公在百年木棉树的庇荫下,弯坐在椅凳上专心致志地或削竹条或拿着竹篾子轻巧地、慢不紧凑地编着一个个小篓篓。看似简单,实则工序繁琐复杂。槟榔谷编织腰篓的黎家阿公说道:“编制这样的小腰篓要花上整整三至四天的时间,一步一步慢慢来,急不了,慌不得!手工的东西就要这样细心才能编好的!”

  前来槟榔谷游玩的游客们都对黎家阿公的腰篓编制技艺叹为观止,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还能保有黎家独特的编制技艺实属难得呀!

  事实上,勤劳质朴的黎家人早在数百年前就在生活中广泛运用腰篓,这一利用也使得腰篓从此成为黎家特有的标志之一。黎家人利用竹子不仅仅可以编制腰篓,还可以编制其它的生活工具,比如:簸箕,竹筐,竹席等日常用品,但腰篓以其小巧、轻便的用途被黎家人广泛使用。在古老的时代,黎家人因依托于大山,便一直传承着上山打猎、打柴的传统。黎家人在上山时用绑带在腰间系好腰篓,放上利器、鸡蛋、药材等必需品便出发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传统黎家人的生活写照。

  传统黎家的腰篓编制工艺巧妙且精湛。在文明未开化之时黎家人便以粉竹为主要材料,辅以白藤来编制腰篓,取之以长补已之短,属黎家之聪慧。槟榔谷编制腰篓的黎家阿公介绍其制作步骤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取一根粉竹,经过削、打磨等步骤后制作成长长的竹条;

  第二步:开始起编,辅以小刀、胶杯等工具;

  第三步:白藤收口,制成腰篓。

  槟榔谷黎家阿公还说到,一根长长的、新鲜的粉竹大概可以编制成2-3个腰篓。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根钉也没有也可以衔接的天衣无缝,可见编制人是哪般匠心独运!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