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黎锦传承人巧烹“黎锦饭”
黎锦传承人巧烹“黎锦饭”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2-04-10

  4月8日,在番茅村,刘香兰介绍黎锦主题农家乐的有关情况。  本报记者 程范淦  通讯员 李伟雄 摄

  蹲点日记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阴。

  昨夜大雨,今早泥土地面有些泥泞。在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的一处工地上,十多位工人正在忙碌着。他们的身旁,6个黎族山寮式房子已现雏形。

  这是在建的番茅山庄———一家以黎锦为主题的农家乐。

  山庄的主人是刘香兰,番茅村黎族村民,黎锦国家级传承人。离此不远,是她创办了几年的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传习所的生意相当红火,订单不断。但刘香兰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她要设法吃透“黎锦饭”。

  山庄的缘起相当偶然。去年“三月三”,刘香兰接待了一个来自海口的旅游团。客人被黎锦工人的制作技艺深深吸引,一直逗留到天黑。好客的村民便为他们举办了一个篝火晚会,并献上黎族歌舞,以及竹筒饭、野菜、山兰米酒等黎族美食。

  客人连连说:“太好玩了!太好吃了!”刘香兰很受触动,建设一个以黎锦为主题的农家乐的想法突然从她脑海中蹦了出来。

  刘香兰开始为此奔波,几个月后便将项目上报给了五指山市旅游局,同时,她从村里租下了30多亩土地。今年2月,一位上海老板通过五指山市旅游局了解到该项目后,出资600万元,成了刘香兰的合作伙伴。

  “这里是黎锦文化长廊,展现黎族五大方言区的黎锦图案和黎锦制作技艺。”打开山庄的规划图,刘香兰兴奋地对记者比划着。

  在规划图上,我们看到,大门、道路栏杆、停车场,以及大厅、包厢、窗户等,到处都是黎锦图案。

  “一共有12个包厢,代表12种主题,分别刻上不同的黎锦图案,有鱼纹、龙纹、人纹、甘工鸟纹等。”刘香兰说。

  动态的展示则包括黎锦现场编织、黎族歌舞等。这些准备工作在今年2月就开始了,十多位表演人员也已选定,他们每晚8时到10时都在紧张地排练。

  而在黎锦传习所里,早早就准备好了一批黎锦披肩、黎族服饰、壁挂、抱枕、手机袋等。刘香兰告诉记者,这些现在都只是“寄居”在传习所内,等番茅山庄建好后就正式给它们“安家”。

  “‘安家’的日子,希望快点到来!”刘香兰充满憧憬地说。

  (本报五指山4月9日电)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