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沙,难忘的第二故乡
——两任西南中沙工委书记的故事
本报记者范南虹 通讯员黄广南
驻岛官兵和西沙工委共同在西沙石岛上种植了一批椰子树。本报记者王军摄
采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徐天仁时,他说:“我给你哼首歌吧!”
于是,6月24日下午3时许,随着徐天仁轻轻地哼唱,那首旋律舒缓悠扬却又深情奔放的《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萦绕在房间,一如徐天仁与西南中沙24年的深厚感情。
不止徐天仁心中有三沙情结,凡在西沙工作、驻军的人都有这份情结。西南中沙,祖国美丽无垠的海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用艰苦锻造着他们的青春,用贫穷丰富着他们的内心,用寂寞提升着他们的境界,用边疆激发着他们的爱国热情。
西沙,一个美并寂寞着的地方
对于徐天仁来说,西沙是个美丽的地方。自1959年3月在西沙永兴岛设立西南中沙工委、办事处以来,岳父黄统保与他两代人先后任工委书记,为永兴岛的建设,为祖国南海权益的维护,两代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8年,徐天仁从海南省委组织部调往西南中沙工委,任工委第八任书记。临行前,他特意向岳父请教如何当好这个书记,岳父叮属“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守得住寂寞和清贫,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1988年8月18日上任,1996年7月26日离任,在永兴岛工作整整8年。”离开西沙16年了,徐天仁仍清楚地记得这两个日子。
但这个美丽的地方,却在徐天仁初登永兴岛时,让他九死一生。当时,正值海南台风季节,“琼沙1号”抗风能力较差,徐天仁在三亚等了几个月,最后才搭乘部队的运水船前往永兴岛。不曾想,航行中连遇3个台风,运水船在巨浪中颠簸,漂流了三天三夜。10多米高的大浪接二连三打来,人在船上根本站不稳,许多人吐得出血,害怕地哭了。后来,运水船到琛航岛又等了7天,直到风平浪静后,才驶向永兴岛。
“西沙的美丽超过我的想象,艰苦也超过我的想象。”尽管岳父已预警西沙的艰苦,看到岛上的干部群众住的是木板房、油毡房,喝的是雨水,全岛就邮局一部电话,与亲友互通音讯如越天堑。徐天仁心中苦涩难言,他决心要尽力改变永兴岛艰苦落后的面貌。
“当时正赶上驻地部队在永兴岛建机场、建码头,工委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为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徐天仁回忆,在西南中沙,部队和地方亲如一家,提出了“守岛一条心,建岛一家人”的口号。
部队建设工程完成后,徐天仁利用部队的设备、机械,建了职工宿舍、银行、食堂等一些基础设施,改善了职工居住条件。
任职8年,最让徐天仁自豪的是,1992年1月他到曾母暗沙参加了宣示主权的活动,曾亲手向曾母暗沙投放了一块主权碑。宣示主权的仪式在国家海洋局的考察船上举行,大家并列站立在甲板上,当国旗迎风升起,国歌响彻南海上空时,徐天仁激动不已,一种祖国伟大的自豪与庄严感油然而生。
这一年,宣示主权回来后,徐天仁以工委名义向上级打报告,成立了西南中沙工委渔政渔监管理站,为的就是更好地维护南海主权和管理好海洋权益。
西沙码头,琼沙2号货轮为驻守西沙人员运送各种生产生活物资。本报记者王凯摄
西沙,一个苦并快乐着的地方
省林业厅厅长关进平是接任徐天仁到西南中沙工委工作的。
1996年6月,他接到任命时,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调令来得很突然,亲友、同事都以为我犯了错误,被贬到了西沙。妻子甚至劝我辞职,到三亚去开个小卖部,也能好好过个小日子。”今天下午,关进平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笑着提起了那段难忘的往事。
当时,关进平的孩子还小,才两岁多。尽管有很多牵挂,关进平还是一口答应了。但当他到西南中沙工委驻海口办事处报到时,才愕然发现这个位于海口龙舌坡的办事处简陋极了,几间破破烂烂的平顶房,周围的茅草甚至都长过了屋顶。
那时候的关进平很年轻,才30多岁。登上永兴岛后,关进平发现,这个巴掌大的小岛,仅有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一条商业街,办公条件很差,办公楼几乎是危房,一刮台风,整栋楼就在风中摇晃;和外界的联系,靠一部对讲机。而且由于职工轮流上岛上班,一下岛,就和单位失去联系,单位管不着他们。
关进平刚登上永兴岛没多久,就遇上了一次12级台风,办公楼在台风中摇摆,滔天大浪打到了办公楼门口,仿佛要把整个小岛淹没,与外界的联系也全部切断。“老实说,我当时心中害怕极了,特别担心职工们会出事。”10多年过去了,那些情景还历历在目。
“改善基础设施,转变工作作风,理顺管理体制,提振职工精神风貌。”关进平说,这是他上岛了解情况后,决心要做的几件事。
没有钱,他抓住一切机会要钱。机会来了,一次国家财政部领导到西沙永兴岛慰问干部职工,关进平不失时机地请求财政部拨款改善岛上的交通设施。“我计划重修商业街,将其改名为北京路,再新修一条海南路,两条路总共投资180万元。”
很快,财政部领导兑现了180万元。于是,永兴岛上有了现在这两条平坦的水泥路。随后,关进平又多方筹资,在一代代“老西沙人”努力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了新的办公楼、雨水净化厂、油气电站、西南中沙工委海口后勤基地等等。
他还理顺了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职工一下岛就与单位脱管的状况,建立了上岛值班,下岛上班的制度,还加大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整改,以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带领职工出操、跑步、考勤。在关进平的努力下,“琼沙号”上的船员变了,不再光膀子了,穿上了制服;岛上的干部职工严格了作息制度,不再是白天在家中躲太阳,晚上出来看星星了。
永兴岛四年,是艰苦的四年,也是快乐的四年。
西沙东岛,中国领海基点方位点。本报记者王军摄
三沙,一个远并牵挂着的地方
如今,对于已离开西南中沙的徐天仁、关进平来说,三沙已经很遥远,但牵挂始终在他们心里。
“我现在和西南中沙工委的同志还经常联系。”徐天仁说,西沙,是他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现在,他唱卡拉OK时,仍然喜欢唱《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歌。“国家设立三沙市,是个大喜讯。我听到时,高兴得跳起来,这是老西沙人一代又一代的梦想。”
“海南的渔民,祖祖辈辈都在南海作业,三沙是我们国家神圣的领土。”关进平激动地说,三沙市的设立,是西沙军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现在美梦成真,他深感自豪。
关进平告诉记者,虽然从2000年离开后,再也未到过西沙,但西南中沙那如蓝宝石般蔚蓝的海水、如大海般湛蓝的天空,常进入他的梦里。
“三沙旅游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油气资源丰富、水下古迹也非常丰富。东岛、甘泉岛、军舰岛、七连屿等等,是南海中一串串亮丽的明珠。”关进平说,三沙市的设立对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南海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和南海渔业资源,对建设国际旅游岛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他衷心祝愿三沙市在强大祖国的支持下,越来越美丽富饶。(本报海口6月24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