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士巷千年古井
达士巷古石板道 琼北故事
在府城,达士巷可谓一条达士名贤汇集的“星巷”。小巷建于明末清初,东起马鞍街,西至朱云路,是全城惟一一条保留下来的古代青石板路。
达士巷原本不叫达士巷,因小巷里曾出过多位进士和名人聚居后才称此名。明代进士钟芳,清代进士吴典,晚清著名学者王国宪等或祖居或聚居于达士巷,众多名人贤士聚居小巷成为海南历史上一大佳话,小小的达士巷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从达士巷尾往南走数十米,可见一处样式典雅的建筑,虽然破旧,但还基本保留三进正屋和厨房,椽檩之间依稀可睹精美图案,山墙上偶见书法字迹。这便是清末民初海南著名文史学者王国宪的故居。
王国宪(1853~1938),原名国栋,晚年号更生老人。原籍琼山县昌兴图青草村,后移居琼山县府城。他7岁考中案首(秀才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广东第一名优贡,后在广州广雅书院深造。
王国宪平生博览典籍,通晓文史,热衷地方文化事业。自民国初年起,他便以搜集刻印明清两代海南先贤遗著为己任,先后主编、校订、出版《海南丛书》16本,编辑出版《海忠介公年谱》、《丘文庄公年谱》,修纂《琼州府志》、《琼山县志》等。海南历代先贤典籍和地方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传世,王国宪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史料记载,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王国宪故居,因那座曾经藏书近三万的“百诚书屋” (后改为“更生书屋”)而成为琼岛最大的私人藏书屋—————王国宪毕生心血积淀而成的私人藏书室曾为海南学子开放。爱书如命的他宁可承受书籍传读、易损之苦,也要为海南学子筹备知识的资粮,为开阔眼界、传承文明而付出个人所爱。
1923年秋,王国宪深感中学教育为人才教育之基石,而海南中等学校太少,无法满足小学毕业生升学之需求。于是联络琼崖教育界知名人士冯官尧、钟衍林等,发起创办琼海中学,即今天的海南中学。
1924年,王国宪虽年事已高,但他不辞劳苦,积极参加创校活动,担任校董、总务主任、国文教师,并四处劝捐,积极举荐年轻有为的钟衍林先生当校长。尤其让人感佩的是,创校的第一年,他同其他教员一样,不领薪金,义务教学,激发当世学子,一时成为海内外美谈,在海南教育史上留下一笔可堪赞叹的精神遗产。
巷内一古井,幽然见底,井圈用全石雕刻而成,旁边石碑上刻有“康惠泉龙神位”。凝神定眼,可依稀辨认出井圈上草绳留下的槽痕,一圈又一圈,见证了古井的沧桑。几百年过去了,巷子里的居民都一直在饮用这井水,希望自家也能出几个读书人。穿行在依旧热闹的古巷,湿润的海风在白墙黛瓦与亭台楼阁中绵绵而过,许多瞬间,都有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恍然。
(本报记者 张毅)
(注: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