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网学生记者团马来西亚行在首相府大楼前合影(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原马来西亚国家高等法院 现在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马来西亚的大龙虾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这是一组来自南海网小记者团的海外见闻作品。8月6日,南海网组织了一个去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学生采访团,旨在让采访团成员体验国际文化,学习采写本领。活动中,小记者们开了眼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收获与体验。
南海网马来西亚8月11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南海网记者团8月8日继续前行,两天的时间里走访缤纷东南亚——马来西亚,感受国外别样中国风。其实在马来西亚,马来人只能说是第一大种族。马来西亚2000万人口,华人占了600万,加上华人在马来西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个第二大种族的力量不言而喻。此外还有19万印度人,便是第三大种族了。这样的人口构成自然也带来多元的宗教和文化。
采访中,随行导游阿伦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每个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是马来语,这是国家的法定语言。而每个人又必须学习英语,因为有很多科目的授课都是用英语。这样的语言课业已经相当沉重。然而每一个华人学生华文普通话说得都相当流利。而导游阿伦也是华侨后代,讲着流利的中文,让小记者感到格外亲切。
本土特色成就马来西亚魅力
马来西亚对海南游客来说,自然风景或许并不陌生,但当地独具魅力的地方风情却让来自海南的记者团成员为之着迷。因为海南与马来西亚都把发展滨海旅游作为主要特色,马来西亚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经验,或许值得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借鉴和学习。
就拿展现马来乡村生活的马来文化村来说,它是马来文化的写照,在这里让您体验马来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本土特色文化成为马来西亚吸引游客的魅力。 一大早,南海网记者团就来到该村的村长家里“做客”采访。
走进村长家里,记者团成员专业的拿出相机拍摄下这处传统马来建筑风格的庭院,角型的屋顶,精致的木雕花纹,以及色彩缤纷的碎花图案,都是马来建筑的传统特色。庭院整体成矩形,大部分是木质平房,在后部中央则建起一座砖石结构的两层小楼。
在村长家的里,一张全家福引起了小记者们的注意。采访中得知村长有14个子女,26个子孙,可以上说是儿孙满堂。热情好客的村长还为我们每人端上一杯参水,尽管这参水很苦,但是大伙还是一口气就喝完,导游介绍说当地人都爱喝参水,因为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在村长家的院子里我们可以看到种满了红菠萝、咖喱也、红毛丹...
“感觉很惬意的小村庄,而且很美,而且这里的房屋都是高脚屋,第一次看到,很新鲜好奇,我都想在这里停留不走了。”小记者团成员陈怡妃告诉记者。
而这些五颜六色的包头方巾,我们在马来西亚也是随处可见,因为马来西亚的妇女们的装扮都是用方巾包住头发和耳朵,并在前额形成一个像帽檐一样的突出部分。
记者团小成员李曦告诉大家,这也许是为了遮阳蔽雨,又或者仅仅是为了美观。但这样一来,只要稍加回避,别人就很难看到她们的眼睛,无疑为马来妇女们更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随行小记者也尝试当一回“马来妹”。热情好客的村长还主动跟我们小记者合影。
“在这里我们能充分感受到马来西亚风土人情,很有特色,也很好玩。”徐梦瑛告诉记者。
吉隆坡双子塔是马来西亚人引以自豪的建筑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南海网小记者工作照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南海网学生记者团中年龄最小的成员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从中国搬来的三宝庙
据了解,马六甲在历史上与中国联系密切。明朝同满刺加王国的政治、贸易有很大发展。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郑和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到马六甲看看就一目了然。而三宝庙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庙内还供有郑和石像,身着官服的郑和气宇轩昂。可见当地华人已经将纪念郑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而在庙旁还有井,称三宝井,传说是为郑和所凿,如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
“ 一进入庙门,我就发现庙门的两边雕刻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每一幅无不显示出古老的东方文化的气息,让人倍感亲切,心情很是激动。”记者团成员龙泉告诉大家。
随行导游阿伦还告诉小记者们,宝山亭的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宝山亭的飞檐上刻着彩龙戏珠,与黛瓦、红柱、白墙相配,象征三保公郑和驾飞舟破白浪,扬帆远航的壮观景象。中华文化在异乡已经扎下了深深的根。华人的传统,就是这样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page]南海网学生记者团在马来西亚皇宫前合影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摄)
据说是世界大最高的旗杆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南海网小记者做客马来文化村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旅游业融入社会方方面面
其实论自然资源条件,马来西亚与海南非常相似。马来西亚地处亚欧大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靠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吸引着各地旅游者。
但是作为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马来西亚新的城市建筑也都成为了新的城市景观。如作为马来西亚标志的吉隆坡双子塔,共88层,高452米,,其实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办公楼……这些原本是办公场所的建筑,现在不但成为城市的景观,而且成为游客必到的景点,旅游业之于马来西亚,已经完全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小记者团成员来到马来西亚标志性建筑双子塔下合影留念,导游告诉我们,这栋建筑是马来西亚人引以自豪的建筑。
其次,包括马来西亚皇宫也是当地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身着皇家卫队服装的骑兵永远站立在门口,坚守自己的岗位。虽然只能被容许在外面与国王卫兵拍照留念,但是每天这里几乎都是游人如织。
而当地人只有在这里才能感觉到自己国家的历史,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皇宫的大门永远紧闭,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敬畏而神圣的地方。
记者团成员在乘坐旅游大巴车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还可看到吉隆坡的路面很狭小,但是每一栋建筑都非常有特色,一路经过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柱高达100公尺的旗杆,马来西亚独立时的第一面旗帜就在此旗杆上首都飘扬。
这一座欧式钟楼古建筑,这里原是吉隆坡马来西亚国家高等法院的所在地。国家高等法院迁到太子城后,这里变成了吉隆坡地方法院。它不仅是吉隆坡风光名胜的象征,还被视为吉隆坡乃至整个马来西亚的象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在这座颇具特色的大楼前拍照留念。可以说,整个马来西亚旅游业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page]
马来西亚皇宫门前的骑士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马来西亚的首相府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曾经马六甲繁华的码头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乘坐东南亚最长缆车 (南海网记者 陈丽娜 摄)
小记者带你吃遍当地美食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受到不同的移民的影响,马来西亚成为了多元化社会。在食物等方面同样表露无遗,马来菜吸取了中国菜、印度菜、中东菜等等一些国外菜肴的精髓有着汲百家之长又融会贯通的特色,当然本地传统菜肴才是主角。马来菜的食材都是天然材料,很健康,而且一般都低热量,因此马来菜肴受到了各地食客的喜爱。
比如说椰浆饭,是马来西亚人最传统的新年食品。而如今的咖喱已经非常普遍,要吃正宗的咖喱菜肴,还是要去东南亚。马来西亚的咖喱都爱用椰浆去减低辛辣和提升香味,所以味道比较平和。加入的多种香料主要有罗望子、月桂叶,以及香芋等,令咖喱辣中带点清润。而以蕉叶垫底的“黄牌马来咖喱”是马来西亚许多餐厅的招牌菜,主要由鸡、牛腩、牛肉、羊肉、猪肉、什菜等烹制而成,充满地方风味特色。
南海网小记者们在美食城,娴熟的用英文和当地的马来人交流,并且把这些特色美食大龙虾、甩饼都记录下来。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