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密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一片痴心袁金华
解密白沙河谷的黎族文明:一片痴心袁金华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2-09-10

 

  白沙河谷博物馆用小小的一方天地,向世人展现了海南黎族灿烂的文化,收藏人半生的心血凝聚在一物一器间。人们不禁好奇,博物馆主人袁金华只是邮政系统一名普通退休职工,他为何要花费38年时间,举债600万来抢救海南本土文化?

  在袁金华位于佛罗老街上的老家,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他收藏人生的起点。

  袁金华家的老屋旁立着一个官示禁碑,清朝时,这里是感恩县和崖县的分界线,贸易往来留下大量历史印记。从小的耳濡目染,为他日后对文物收藏埋下了兴趣。而小学时期的一次下黎村演出,则让他从此在有生之年与黎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乐东县佛罗邮电所工作后,袁金华便利用工作之余,到处收集文物,只要沾一个古字,他就想办法收集,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

  在袁金华邮电所的办公室里和家中,至今仍堆放着大量与收藏文化有关的报刊书籍,为了帮助自己提高收藏水平,他从很早之前就养成了每天按时研习资料的习惯。

  同样的,为了心仪的文物,袁金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他曾为了一条“男根”石祖器在黎族村庄盘踞半个月,为了一张鹿皮画在大年三十翻山越岭费尽口舌,更曾为了7面黎族蛙锣差点命丧急流漩涡……

  与所有的民间藏家一样,因为痴情于文物收藏,加上建造文化园,袁金华几乎耗尽家财。

  38年的时间里,袁金华对文物的这份痴情曾令许多人诧异和不解,包括现在在他身边的朋友也不例外。

  不过,在民族历史文化中徜徉所带来的快乐,显然超过了收藏过程的艰辛与外界的不解,袁金华甚至大方地给自己贴上了一些自嘲的标签,在他的文化园中,呆桥、笨门、愚门,都被他封为自己的人生写照。

  如今,容族新和吉承湖,还有另外的5个人,都被袁金华对文物的执着与热诚所感动,甘愿成为袁金华的呆傻朋友。

  这些耗费心血换来的民族文化瑰宝,不仅让袁金华在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成就感,也让他愈发热爱海南本土文化。袁金华相信,文化的力量会唤起明智的人来参与这件事,他也始终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最终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