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日,保亭槟榔谷景区,原生态歌舞演出《槟榔·古韵》让游客感受海南民族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见习记者 易建阳 本报记者 王红卫
几根简单的木头,竟能奏出和谐的音符,一片普通的树叶,竟能吹出美妙的曲子。亲眼目睹保亭槟榔谷景区黎族苗族同胞的“绝活”表演,游客们不由自主地啧啧称道。
“我这次是冲着海南的椰风、海韵、阳光、沙滩来的,真没想到海南还有这么丰富的本土民族文化,让我又开了眼界。”到槟榔谷感受黎苗文化,来自湖南的游客曾志敏有了意外的收获。
10月1日上午10时50分,槟榔谷内一场名为《槟榔·古韵》的原生态黎苗风情歌舞表演拉开序幕。
听,这悠扬的古乐伴着清新的歌谣,欢快的曲调,优美旋律如从山涧直流而下的清泉沁人心脾。黎族打柴舞、舂米舞,生动地将黎族生活展现在这舞台之上,原始的钻木取火、自制的黎族乐器、黎锦纺织技艺等也被巧妙地融入歌舞表演中。
舞台下座无虚席,游客们竞相举起相机,记录下舞台表演精彩瞬间。当最后一个节目竹竿舞表演结束时,游客们不由自主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们似乎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
“《槟榔·古韵》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演出的完美结合,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把海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增长了知识。”来自贵州的游客刘大爷说。
在黎锦坊、百年木棉树等旅游景点,游客纷纷驻足,仔细品味这古老的民族文化,黎族乐队还为游客演奏“八音”乐器。“这鼻箫我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有人表演过,这么近距离感受到,还是第一次。”游客们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乐器颇感兴趣。
海南不仅有丰富的“海”文化,还有灿烂的“山”文化。黎锦纺染织绣、竹木乐器演奏技法、打柴舞……这些濒临失传的黎族传统技艺和逐渐消失的文化形态,在这里被有心人保护着,坚持着。
虽然已到秋季,太阳依旧火辣。但游客置身槟榔谷,绿树掩映,几乎晒不到太阳。游客们品尝着黎家山兰酒、竹筒饭,欣赏着美妙动听的黎苗音乐,观看着优美的原生态舞蹈,城市的喧嚣,世俗的杂念,工作生活的烦恼,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心情变得格外轻松。这,不就是旅游的初衷和真谛吗?
(本报保城10月2日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