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州市滨海大道及中兴大街西延线等一批项目竣工通车———
儋州打通“双城”经济大动脉
“绿色崛起一市双城战略硕果累累,人文儋州西部中心城市生机勃勃。”10月22日上午,儋州市滨海新区彩旗飘飘,花团锦簇,总投资14.12亿元的滨海大道及中兴大街西延线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通车。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通车,是儋州市实施“一市双城”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和构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大框架的又一丰硕成果,标志着儋州市“双城”经济大动脉正式贯通。
10月22日上午,新建成的滨海大道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在美丽的黄金西海岸岸边,婀娜多姿。位于滨海大道旁的通车典礼主席台,两旁写有一副对联:“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迈向快车道,落实项目建设年建设更上一层楼。”诠释了儋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项目建设所取得丰硕成果。
夯实“一市双城”战略引擎
近年来,儋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立足实际,制定并实施“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一桥两路”(洋浦跨海大桥、滨海大道及中兴大街西延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儋州市委书记张琦表示,“两路”是事关儋州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建设,为未来儋州10年甚至50年“双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明年底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的竣工通车,将进一步促进儋州与洋浦的高度融合,更加夯实了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
正因为“两路”对儋州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工程中,儋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总是亲力亲为。项目业主单位儋州市城投公司员工们清楚记得,市委书记张琦、市长严朝君多次到建设现场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各种难题,极大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速度。
据介绍,滨海大道起于白马井镇滨海新区核心区中五横路,终至排浦镇政府门前广场,道路全长8722米,项目总投资5.06亿元,于2011年1月开工,今年10月正式竣工。儋州市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为滨海新区核心区“五横二纵”路网工程,道路全长11.35公里,总投资2.26亿元。这两项工程的竣工通车将与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及南连接线共同构成儋州市滨海新区基础设施网络。
位于那大城区的中兴大街西延线,总投资2.94亿元,道路全长5850米,东起外环工业大道,西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是儋州市那大城区西进之举,将海南大学儋州校区融入了那大城区。而包括中兴大街改造、蓝洋北路、中华路、万福东路、伏波西路、中路、东路等改造及新建工程等在内的那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拉开儋州主城区城市路网骨架,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严朝君评价说,滨海大道及中兴大街西延线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通车,是儋州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中心城市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儋州市城市建设里程中的里程碑。
路通财通客商纷至沓来
儋州拥有全省约1/8的人口、1/9的海岸线、1/10的土地,一个不折不扣的琼西“巨人”。论区位,儋州位于琼西沿海经济圈、西部工业带;论资源,儋州山海呼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岸线完整更具后发优势;论产业,儋州农业基础雄厚,受洋浦经济开发区辐射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指日可待。
但是,儋州的发展一直被落后的基础设施所制约,丰富的资源囿于“闺中”,洋浦的辐射被大海阻隔。鉴于此,儋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基础设施先行,培育产业发展”的理念。通过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疏通“血脉”,构建城市新骨架,将区位优势做实。
如今,滨海大道、中兴大街西延线等交通网络已经建成通车,跨海大桥南连接线也实现了功能性通车,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底正式通车。
路通财通,近两年来,前来儋州考察、洽谈、投资、置业的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今年,儋州建成雨润肉制品加工等一批项目,骑楼美食街、东坡文化旅游区等重大项目也陆续开工。恒大、中南、双联、海航、福安等企业纷纷落户儋州开发建设。
随着滨海新区基础设施网络的建成,一大批项目开始落户到原本不起眼的白马井这一小镇上。今年前8个月,滨海新区开发项目累计完成9.7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0%。恒大金碧天下、中南西海岸、白马湾滨海花园等沿滨海大道旅游地产项目已经建成并开始销售,海花岛旅游综合体、滨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也呼之欲出。
在那大城区,截至7月底,旅游地产项目已经完成投资6亿多元。世茂花园、御景龙庭、城市明珠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已经建成。望海国际广场、亚澜湾、碧海一家、和信经典花园、水榭丹堤、兆南熙园、蓝色雅典等项目也正加紧建设。
儋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月兵介绍,因着滨海大道和中兴大街西延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儋州市沿路可开发土地增加1.2万亩,使儋州土地基金实现了由2008年的2000万元向2011年的14亿元的飞跃。
路宽城大,生活更幸福
驱车沿着中兴大道西延线、交通北路与伏波路路口、文化北路口、兰洋北路路口等行走前进,直至滨海大道。这些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而上,壮阔靓丽地映入眼帘,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更大了,更美了。
“路宽了,城市大了,生活也更幸福了!”方强,自称地道的白马井人,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45年。“滨海大道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通车,都是我眼皮底下的事情。”作为白马井发展的见证者,方强总是有说不完的兴奋和自豪。
“以前这里都是山路、土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骑着摩托车犹如过山车,老百姓出行非常不方便。”方强说,如今,滨海大道建成,路宽了,平坦了,进进出出也方便多了。
现在,方强经常做的事情是,骑着摩托车,带着老伴,沿着滨海大道,看海。
“现在好了,那大直通两院,我们出入方便了,那大也真越挪越大了!”家住雅拉农场村民黎小琴高兴地告诉记者,中兴大街西延线开通后,把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主城区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去那大的时间。
林月兵介绍说,中兴大街西延线是市委、市政府在现状中兴大街基础上的城市西进之举,不仅让儋州市区有了大学,还把雅拉河及周边地区纳入总体规划中,从而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丰富城市内涵。
“再过几年,不用搬家,我也会成为城里人了!”黎小琴说。
打好基础才能更快发展
经过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拼搏,儋州市滨海大道和中兴大街西延线等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建成通车,从而拉伸了那大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城市框架。不过,这仅仅是起点。近年来,儋州着力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的硬环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大交通体系,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大交通格局。除了完善那大城区、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骨干交通道路建设,儋州市还着力建设环新英湾大道,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以及通往园区及旅游景区景点道路、城镇出口路、县道、乡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网点等。水路方面,将策划推进滨海游艇码头、光村至峨蔓滨海游艇码头以及海头、排浦、新英、光村等客货滚装码头建设,争取开通连接环北部湾地区的海上航线。同时,协调推进西部机场、西环高铁、田字型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强各乡镇硬件条件,儋州市启动了“一镇一街一特色”城镇建设计划,拟在3年内投资3.8亿元,在全市17个镇各建一条沥青街道,切实改变乡镇环境脏乱差现象。“一镇一街一特色”光村试点项目作为样板街已经建成,该项目投入1800万元建设的两条道路全长1400米,宽10米,既硬化了路面,又建了地下排水系统,设了交通标志,安装了垃圾箱。目前,儋州市已有东成、和庆、新州、排浦、王五等5个镇开工建设。
在医疗卫生方面,儋州市正在积极推进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建设。该医院位于儋州那大城郊那洋公路与伏波路交界处,占地240余亩,规划床位1300张,总投资5.8亿元,将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服务人口约为200多万人。目前,(一期)病房楼完成形象工程量95%,(一期)门急诊医技楼完成形象工程量93%。
儋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儋州作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应具有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商务等综合职能,不仅要为儋州人民服务,还要为西部地区和周边市县服务。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它们将给儋州旅游发展乃至经济社会跨越腾飞铺平“跑道”。
白马井镇居民陈桃娟:
家乡越来越漂亮!
白马井群众见证滨海大道通车。
白马井变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马井人陈桃娟,待在这片土地上已经30多年了。这两年白马井的变化,让她着实吃了一惊。
“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昔日海边的小渔镇,如今变成一座高楼林立、道路通畅的美丽城区。”陈桃娟说。
10月22日,陈桃娟在通车典礼上作为白马井镇的群众代表站在礼台上,不禁发出感叹:“乡亲们,你们看,远眺滨海大道,远处碧海蓝天、阳光照耀下波光点点,近处椰树婆娑、海风轻拂下摇曳生姿,多美啊,美丽的白马井,如今迎来滨海大道的通车,开阔干净整洁的滨海大道是市委、市政府送给我们白马井老百姓又一件美丽的礼物!”
回忆起,过去的白马井,陈桃娟说,镇里道路狭窄,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海边则是一片荒芜,除了渔民,很少有人去海边嬉戏,那时特别羡慕三亚人,有海玩。“现在,美丽宽敞的滨海大道,环绕大海,行走在上面,被徐徐海风吹拂,看着往来渔船,好一幅美景。”陈桃娟说,她有空就会到海边散散步。
作为儋州市实施“一市双城”发展战略中的“一桥两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之一的滨海大道的开通,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全面加速阶段,它不仅仅是一条能走路能通车的大道,不仅仅是一条景观大道,而是白马井老百姓心中一条实实在在的民心大道。
“今天我能够有幸代表站在典礼的礼台上叙说自己的激动之情,这不仅仅是我心中的话,也是白马井所有百姓群众心中最真实的话。”陈桃娟说,作为白马井人,我心中对家乡的变化满是自豪。
让陈桃娟特别有面子的还有,在滨海大道的两侧,一栋栋十几层的高楼和一座座西洋式别墅,这两年拔地而起,改变了过去“白马井楼高不过5层的历史”。陈桃娟说,家乡越来越有城市的样子了。
最后,作为东道主,陈桃娟发出了盛情邀请:“希望国内外的游客多到白马井来旅游参观。”(文/张琳)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