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的海口解放电影院。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口的幻真戏院,常放映无声影片。图为阮玲玉主演的默片《新女性》剧照。
戏里戏外戏院人生
沿着昔日海口老戏院的兴建足迹,从“竹子世界”到木瓦结构,从琼剧、粤剧的吟唱到无声影片的放映,从看一场最纯粹的电影到在影院里品一杯小酒。多少戏院烟雨中,在这些舞台上演绎一个多世纪的戏里戏外人生与历史……
大同戏院:
能容千人的双层戏院
自从永乐戏院被台风摧毁后,海口民众们想建一座新戏院的想法从未停止。
清光绪末年(1903年-1908年间),由陈若农、吕大统等人集资,在海口龙兴坊创建了一座大同戏院。
陈若农是清末秀才,是永乐戏院创始人吴世恩最赏识的乘龙快婿。继其岳父吴世恩牵头组建永乐戏院后,陈若农接过了办戏院的“接力棒”,在当时一度传为佳话。
据吴元猷第六代后裔女婿陈鸿礼讲述,陈若农是清末秀才,他体格魁梧、常勤练武功,还擅长书法,是当时海口著名的书法家、商人和慈善家,曾任海口商会会长、民国时期的国会议员。在当时,他还兴建了海口石板路。
与被称为“竹子世界”的永乐戏院不同,大同戏院当时已建设成为较为理想的木瓦结构大戏院,耐得风吹雨打。戏院的风格、造型模仿西营(现湛江市霞山)一家戏院设计。戏院里,主柱很少,外墙窗户较多,院内外空气流畅,阳光充足。中间设有对号、超等座位为贵客和嘉宾位,舞台的两侧和对面,均设楼上楼下座位,可容纳1400名观众。
大同戏院建成后,各地的琼剧班子争相在这里演出。一直到海南解放后,这里仍是一间以演琼剧为主的戏院,河南豫剧、广东粤剧、潮剧也曾在此演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办戏曲汇演,多以此为主剧场,召开各种大型的戏曲界、文艺界大会,也在此举行,俨然成为当时的“文化地标”。
据“老海口”钱汉堂回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同戏院由被誉为“海南梅兰芳”的琼剧旦角林道修、韩文华等人买下来,成为股份制戏院,作为新群星剧团的演出基地。1956年,新群星剧团改为海口市琼剧团,后受海口市文教卫生局委托,将戏团旧址改为现海口市第十三小学。
当时,大同戏院由于地处海口中心城区,票价便宜,非常受海口市民欢迎。演员们在工作日期间只演夜场,但逢周日或者春节期间,群众看戏热情高,便从下午2点演出日场至4点结束,到晚上7:30又开始演夜场,11:30结束。“演出的剧目有《鸦戏凤》、《三娘教子》等,几乎是场场爆满的。”
1970年,政府将大同戏院拆除,改建为海口市第十三小学。
幻真戏院:
第一家放映无声影片的戏院
亦俗亦雅,亦真亦幻。20世纪二十年代,文昌旅泰华侨林树兰夫人李女夜赛在海口西门(今新民西路57号)创建了海口第一家影剧院,取名“幻真戏院”。
这也是海口第一家放映无声影片的戏院。在这个两层的戏院里,可以想象,影片随着放映员慢慢的摇放,在精彩的片刻,还要稍加解说,声音抑扬顿挫;影片间歇时刻,影院还为观众表演节目。
但由于当时放映的影片比较少,有时也上演琼剧或者杂技,是一间两用的影剧院。戏院设有座位512个,起初戏院内的座位没有编号,观众可以择位而坐。后来,改为对号入座。
“幻真戏院”创建两三年后,商人钟英材在该戏院隔壁兴建了一间新新戏院规模比幻真戏院稍大,也是兼电
影、琼剧、杂技的两用戏院。
1926年,由于当时海口医疗设施极其匮乏,李女夜赛将自己的积蓄和幻真戏院捐赠给海南医院作为妇产科医院所用。如今,此地已改建成西门古玩城。新戏院原址如今也已改成新民书店。
而直至海口中华戏院建成,新新戏院也歇业关闭。
海口老戏院的变迁
民国二十年(1931年),越南归侨文昌人吴乾椿先生投资50万银元在海口市得胜沙路兴建海口大厦,又名“五层楼”,是当时海口城区的最高建筑。据陈鸿礼讲述,这50万银元来之不易,是吴乾椿向银行贷款借来的,后因官司缠身,将五层楼以低价卖出,家里七八个子女,一人才分了4000多银元,“十分可惜”。
当时,“五层楼”除开设旅店外,还设有舞厅、餐厅和戏院等。为当时海口城区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性服务场所。
“五层楼”建好第一层时,便开设临时剧场“冠海戏院”,放电影也演琼戏。待“五层楼”全部建成后,才在第三层楼开设了一个固定的戏院。当时主要以放电影为主。解放后,“五层楼”被政府接管,冠海戏院改成海口市饮食服务公司办公室。
民国十四、十五年(1925-1926),新加坡归侨王某(文昌人),在海口市新华路兴建中华戏院(今新华北解放电影院)。戏院分为楼上楼下,楼下为戏院,楼上为旅店。中华戏院建成后,便开始放映有声电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口市的粤剧曾盛行一时,粤剧班子互相争着在该戏院演出,中华戏院成了粤剧在海南的演出基地。
解放后,中华戏院改名为解放戏院,初期仍以演粤剧为主。1957年以后,这里专门放映电影,改名为解放电影院。如今的解放电影院已成服装卖场,旧时老戏院的欢乐时光,成了追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