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灰陶马车
元代灰陶鞑帽俑
西晋青釉四系壶
元代影青菊瓣碗
春秋青瓷小罐
汉代绿釉陶圈
巡礼“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入藏陶瓷特展”藏壹
“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入藏陶瓷特展”,日前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出的125件文物,为入藏的全部1213件文物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61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海南日报记者从每个时期的精品和代表性作品入手,观察文物具有的时代特征,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与读者共同认识我国陶瓷制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及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整体面貌,梳理出一段历史文明发展的脉络。
海南省博物馆日前开展的“国家文物局调拨海南省博物馆入藏陶瓷特展”,125件陶瓷文物正静静地“讲述”着它们不为人知的身世。
这些上至新时期时期、下迄清代的古代陶瓷文物,绵延有序,上下承接,组成了一首中华陶瓷文明的无声史诗。
如何去读这首史诗?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介绍说,这批文物历史跨度长达5000多年,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类型、各窑口的陶瓷文物,它们中有的精美绝致,属于国家珍宝;有的古朴淡泊,却个性横逸身世不凡;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瓷小罐
标注“春秋”的史证
在众多陶瓷精品之中,这个青瓷小罐似乎很普通,没有特别的造型、精美的花纹,但请注意它的年代———春秋。
中华民族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有瓷器了?
“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瓷器是汉代才出现的,但现在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商代,也就是距今3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瓷。”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章佩岚说,中国瓷器史久远得令人吃惊。
从陶到瓷,是陶瓷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进化。事实上,陶器是世界各个文明都有的,而瓷器在漫长的历史中仅为中国所独有,并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英语CHINA意为瓷器),也体现了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
章佩岚指着青瓷小罐介 绍说,最早出现的瓷器就是青瓷,它已经是典型的瓷器:胎由高岭土烧制,质地更细密;表面施釉,光滑有光泽。相比陶器,它质地坚实得多,而吸水性要低得多,因而把陶瓷制品的实用性提升到了很高的高度。
青釉鸡首壶与四系壶
灵动玉洁汉晋之美
瓷器发展到汉晋已经非常成熟,两件两晋时期的一级文物———青釉鸡首壶与四系壶就是其中的代表。
青青的釉色覆盖着整个器物,像玻璃一样呈现出透明的质感,折射出一种动人的光泽。
“青瓷类玉。”章佩岚说,古人崇玉,也因此喜欢青瓷。所以,青釉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一直长盛不衰。
除了釉色,器型上的突破也是它们作为成熟瓷器的特征。鸡首壶的壶嘴巧妙地做成鸡头造型,生动可爱。章佩岚指出,这为瓷器加入了观赏的成分,开始了从完全的实用器到观赏器的转变。自此以后,瓷器的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长沙窑执壶———
海上遗珍盛唐气象
“这件执壶和海南有密切的关系。”章佩岚所说的,是一件唐代长沙窑执壶,“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外销瓷。”
盛唐气象,商贾繁茂。中国瓷器迎来了以长沙窑为代表的第一个外销瓷高峰。
这件执壶的壶嘴值得关注。章佩岚说,这种短而阔的壶嘴,是为了当时穆斯林净手做礼拜的需要。
据悉,海外发现的长沙窑瓷器甚至远远多于国内发现的数量,海洋考古中也多有发现。章佩岚表示,海南处于古代南海主航道上,随着我们外销瓷考古工作的进展,海南也一定会发现自己的长沙窑瓷器。
影青折肩钵
简雅脱俗宋人风范
瓷器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巅峰。章佩岚表示,宋代崇文,几代帝王都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全社会文人气息浓重。瓷器也深受影响,简洁、典雅,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影青折肩钵虽然并非出自宋代五大名窑,但同样表现出高雅的文人风范,因此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章佩岚介绍,影青创烧自景德镇。釉色介于青、白之间,更显淡雅的品位。这件钵,尤其美在折肩的造型,即肩部略向内折,角度恰到好处,烘托出整件器物优雅的形态。即使处于众多珍贵文物之中,也难掩盖它宋瓷的光辉。
灰陶鞑帽俑
古朴精彩元代名品
与另外两件元代陶塑精品不同,这件元代灰陶鞑帽俑并非出自像“寄寄老人”那样的名家之手。
看质地,该俑是灰陶,没有黑陶那样细密光泽的外表;看造型,这种身穿宽大长袍、袖手搭长巾的侍立俑,在一些馆藏或文物市场上不时可以见到,应该是当时北方地区较流行的陶俑造型。
这件陶俑已出现了破损,为什么能与灰陶牛、灰陶象并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它平凡的外表下,也许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与其他同类俑不同,他头戴类似清朝“顶戴”似的“鞑帽”,且这位浓眉阔脸的北方汉子,不是直视前方,而是向右上方微微扬起头,双目似斜非斜、嘴角似笑非笑,表情怡然自得。
“这一刻,他好像并不是一个侍从,而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牧民,眺望着辽阔的草原。”说起这个陶俑,章佩岚难掩喜爱之情。更为神奇的是,从侧面或正面的所有角度都能看到他的表情,同样闲适的表情,每个角度又似乎都有所不同,说不尽的潇洒自在!
从大众化的造型来揣度,这个俑的作者也许并非名匠,但在制作这件陶俑的时候,他没有仅仅作为一件实用的器物交差,而是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把它创作成了一件与众不同的艺术品。
也许这个小小的陶俑,正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承载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