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亚保平村明清民居建筑群。 程范淦 摄
村庄故事 /
保平,中国最南端的古村。静静流淌的宁远河环抱着一座座民居古迹,无声地向世人讲述着这座千年古村的历史。
古称“毕兰村”的保平村位于三亚市崖州古城西南八里,全村居住面积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00多人,保平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据《崖州志》记载“保平港受宁远水入海,州治要口。”保平港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古崖州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天涯驿站。到了战事纷繁的清代,古崖州海防炮台多处设于此,保平村成为海防重地。
为防水患保世代平安,作为清代崖州五都的古村,更名为“保平村”。
保平村是一个文教昌盛的书香古村,自古就有“保平多贡生”的美誉。明清两代,共有40余位贡生从保平走出。保平书院、革命公园、九姓祠堂、保平桥等10处文化古迹,见证了保平古村始自唐代的辉煌和繁盛。
“保平人张邦玉常著诗歌以训迪弟子”,是地方志中关于崖州民歌的唯一记载。保平村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明清的崖州民歌,现任传承人为张邦玉的第六代裔孙张远来和张远源。
传统余韵 /
保平村现拥有海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明清古民居群,23处一类历史建筑和166处二类历史建筑,堪称海南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的“活标本”。
保平民居多是三合院,独立的院落式布局按纵深为轴线,呈现前低后高、左右对称的布局。独具特色的门楼、照壁、接檐、白墙灰瓦、通风窗体较好地适应了高温、强日照、多台风的气候,其中“一剪三坡三檐”的建筑形式为崖州地区所独有。民居室内的木雕、神龛、彩绘和灰塑则体现古村厚重的文化积淀。
三亚市已从遗产价值挖掘和评估入手,修缮文化遗迹和古民居院落,改善古村基础设施,传承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媛艳)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