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年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市民。 见习记者 刘振华 摄
■ 本报记者 杨春虹
春节期间,一大批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涌进老街,在骑楼下拍照、与雕像合影、或是老宅“探秘”,大家“百拍不厌”,拍得不亦乐乎。
冲着海南好空气、好风景而来的岛外游客,这个春节不但享受到这个没有冬天的海岛的魅力,海南岛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大批文化旅游产品、民风民俗体验、甚至是原生态的海岛生活,都让他们体验到浓浓的海岛年味。
透过这些丰富的节庆、民俗,海南独特的海岛文化在游客们的眼中一点点鲜活、灵动起来。
海南岛的独特年俗———
热闹节庆年俗喜迎八方客
连续两年到东南亚的海岛过春节后,今年春节,北京游客孟晓带着父母、孩子“回归”海南。“曼谷、芭堤雅等也都会为中国游客营造春节氛围,但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尤其是父母觉得年味太淡。”孟晓说,海南阳光一样明媚、海水一样清澈,更重要的是,这里不但有中国人过年的热闹劲,更能够体验到海南岛独特的年味。
春节期间,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海南岛各地推出一大批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
省会海口举行万春会系列活动,推出万绿园“华灯璀璨耀椰城”大型灯展,修缮一新的中山路骑楼老街,每年向市民、游客集中展示海南丰富的节庆民俗活动,成了一个海南民俗博物馆。
作为国内最热门的春节旅游目的地,三亚推出“LuHo 三亚”2013新春嘉年华系列活动,从爱尔兰的踢踏舞到俄罗斯的马戏世界,从国际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到80后新锐相声嘻哈铺子,从CLASSI水上摩托艇大赛到环岛帆船赛……为国内外游客呈上了一份菜单式、系列化的旅游文化大餐;西部渔乡临高推出有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称的“临高渔歌哩哩美”、“临高人偶戏”表演,儋州上万名村民自发组织的唱调声……
“民俗、民间文化是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个突破口,更多的游客其实是从体验当地民俗、民间文化来认识一个地方的。”省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教授说,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人甚至是百姓开始认识到文化的价值。
展现原生态的生活———
游客品原汁原味海岛生活
作为海南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全省各大景区也结合景区文化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南山文化旅游区推出的庙会闹新春、迎财神以及当地特色的与游客共跳竹杆舞等活动,每天都吸引大批岛内外游客祈福迎春。
同汉族一样,春节也是黎族苗族同胞的盛大节日。春节期间,以黎族苗族文化为主题的槟榔谷景区里,原住民同胞们也纷纷换上节日的盛装,与天南海北的游客们一起跳舂米舞,喝牛头酒,享受独特的海岛民俗节庆。而原汁原味的黎族苗族文化大戏《槟榔·古韵》,更为游客带来一份独特的文化体验。
“我们是冲着海南岛的阳光和大海来的,没想到还享受到了一份独特的文化体验。”从贵州自驾到海南的耿子祥和朋友们在景区里一路比较着贵州苗族与海南苗族的差别,而景区里织锦、文面的黎族阿婆,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阿婆们还教会了小伙们一句黎话:布隆!小伙们被告知,这是槟榔的意思,而遍布海南岛的高高的槟榔树,其实有着太多太多的传说……
海南原汁原味的生活也同样受到游人的追捧,作为本土文化最浓郁、最集中的海南美丽乡村,春节期间迎来大批游客。
在海口永兴镇昌儒村,来自美国加州中美文化基金会的斯克特博士不但对这里放鞭炮、杀鸡、宰羊、请客吃饭过年习俗吸引,更对火山岩砌成的民居充满好奇。
刚刚修缮一新的博鳌小镇和小镇旁的乡村公园,这个春节慕名而来的人们不但参观游览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更喜欢在小镇上闲逛,到镇上的“老房子”看一看独特的地方民居,到“海的故事”休闲吧喝上一杯咖啡。
“真没想到城里人会那么喜欢我们村,我们的农家饭也吃得那么香!”美雅村村民莫之觉得很自豪,自己从小就习惯了的老榕树下的吊床,外地的游客甚至排着队等着荡一荡,还要不停地叫亲朋一张接一张地拍照;村里满地跑的鸡鸭,还有从河里抓来的小河虾,都成为他和村民合开的阿叔农家乐最受欢迎的菜品。就连莫之家那三间民宿,也在节前就早早被外地游客预订了。
文化提升旅游价值———
游海南逛海南品本土文化
“当地人的原生态的生活,其实就是最好的旅游吸引物。”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阳光、大海、沙滩这些一流的旅游资源也能够吸引游客,但毕竟还是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独特的本土文化才是支撑旅游发展的灵魂。
如何在旅游中展现出独特的地方文化,今年春节前刚刚修缮一新的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思考。
“通过雕像,能够非常直观地向游客展现当年下南洋、又回乡创业的那段历史。”省民俗摄影家协会副会长胡亚玲说,绝大部分游客都会与老街上的那些雕像合影,仿佛可以借此触摸到那段历史。老街上矗立着的艺术化的雕像和归侨们留下来的骑楼,共同向人们传递出海南独特的南洋文化。
更多的文化则是通过人来展现的。春节期间,老街上画炭画的韩翠琼成了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线。“我一直就住在老街,炭画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父亲那代人就传下来的了,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这门技艺。”作为炭画的传承人,韩翠琼被邀请到老街的商铺,一直跟随着父亲学习炭画的她,过去更多是为街坊们画肖像。但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炭画渐渐没落。
“老街从来没这么热闹过,看到那么多外地游客喜爱这里,很开心!”在老街上,韩翠琼和同样热爱老街的摄影师胡亚玲商量,能否把胡亚玲拍摄的大量海南民俗照片,通过炭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做成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海南纪念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差异化必须要通过文化创意来实现。要不断挖掘旅游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才能让旅游产品更丰盛立体,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旅游目的地多样的魅力。”杨哲昆认为,旅游的本质说到底是一种差异化,当今人们旅游更注重的是体验和感受,感受不一样的景、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生活。
“文化能够提升旅游的价值,同样的资源,可以因此而成倍升值。”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坦言,随着海南旅游开发的成熟,阳光、沙滩和大海这些自然的资源即使再优质,也不会成为海南的旅游形象,独特的本地文化展现出来的旅游魅力,才会是海南独一的旅游形象。
(本报海口2月19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