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高县武莲渔港举行开港仪式。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临高县渔民在船上鸣放鞭炮庆祝武莲港开港。新华社记者 施鳗珂 摄
文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吴孝俊
8月1日,临高武莲渔港隆重开港。据介绍,这是海南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型渔港,可同时停泊1000艘大中型渔船,年渔货卸港量达12万吨。“有了武莲渔港,以后不用到别处寄港了!”当天,周边成百上千渔民自发赶来参加开港仪式。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提着鞭炮跑到岸边的空地上,在“噼噼啪啪”声中燃放着欢欣鼓舞之情。
北纬19°55′—19°56′,东经190°31′—190°32′,在海南天然避风海湾后水湾的东航道上,一个极具规模的渔港出现在渔人视线里,8月1日,这个渔港正式开港迎接渔船“回家”。
这个可同时停泊1000艘大中型渔船的港口,面临北部湾渔场和南海渔区。有道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武莲渔港的开港,也历经波折。
武莲旧事
潮涨潮落,浪涛中映照出多少渔家人的悲欢;云卷云舒,风雨里见证了多少渔家人的苦乐。1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绵延着临高渔民们的港湾情愫与深海梦想。
在376平方公里的临高海域,盛产600多种鱼类产品。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临高渔民,依靠丰富的渔业资源生生不息,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渔村。
武莲村是临高县众多渔村中的一个代表。
何谓“武莲”?熟知地方掌故的该村渔民林海深告诉记者:“武莲”是一个音译词,当地语言的原意是指“颠倒顺序”、“不同方向”、“次序相反”。这与该村和其他村的朝向相异有关。附近的调楼村、黄龙村等都是坐东向西,惟独武莲村坐西向东。
林海深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对临高海域非常熟悉。
他介绍,解放前,包括武莲村在内的渔民,渔船出海了回来时,停泊点只能选择原始天然状态的港湾,后水湾是他们常用的一个,它位于调楼村、武莲村和黄龙村等村交汇地带。尽管这些港湾让一艘艘渔船得以休憩,但航道和港池未及时疏浚,渔船在落潮后无法自由进出,且抗台风能力有限,即使进了港湾仍有折戟沉沙的惨痛事例。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集资的办法,推进渔港建设,先后在多个港口建起了防潮坝和护岸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护作用,但还是难逃被剧烈台风摧毁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船的数量增多、吨位增大,简易渔港更是难以满足需求,一些临高渔船不得不到东方、乐东、三亚、文昌等地甚至其他沿海省份“寄港”停泊和交易。
“‘寄港’除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还增加了往返成本。”林海深感慨。
这种感慨,不仅仅是林海深所独有。
与武莲村相邻的调楼村,渔民符起明、林仁收等就曾多次驾船寄港。
今年60岁的符起明说,他年轻时,曾到远在东海岸的文昌海域渔港停泊,往往要延误好几天才能回家。
年逾六旬的林仁收,其寄港遭遇,现在回想起来还让人嘘唏不已。有一次,他从远海打渔将船寄港靠岸后,由于白天太累就在船上和衣睡着了。第二天,当地派出所上船来检查,要求提供暂住证。林仁收到船舱取包里的身份证时,才惊觉包已不翼而飞。原来头天晚上他熟睡时,包被从岸上潜入的小偷盗走了。
大港愿景
简易渔港的瓶颈亟待破解。
随着1992年邓小平南巡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春风吹到后水湾,不少有识之士动议,要依靠市场力量将后水湾这个良港建成现代大港。
“海南一家大公司要来当地投资建设大型渔港了!”林海深回忆,那是1994年,这个消息在武莲村、调楼村和美良村等村庄不胫而走。
然而,春天也有料峭的寒意。当临高县政府与海南天大实业开发公司签订《综合开发建设武莲渔港合同书》后,却因土地补偿等种种原因,导致建港之事反复了十多年。
好事多磨。建设武莲渔港仍然是临高各界的共同愿景。
从民情民意来看,临高渔民们寄港的遭际,让他们迫切期望家乡也有深水大港。从区域经济来看,临高作为海南的渔业重镇,要求建有与之占全省渔业产值1/3强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大港。该县拥有优质的岸线资源和坚实的渔业基础,其网箱养殖基地在全国规模最大,渔业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为此,该县规划建设以新盈、武莲、黄龙渔港为核心的北部湾渔业产业园,打造经济圈内的海产品集散和加工基地。
尽管颇多周折,负载众望和使命的武莲渔港最终还是以精卫填海般的勇气迈出开建的步伐。
现实中的武莲渔港建设,并非神话中的精卫填海,但的确是在填海造陆。
作为本地人的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邓朝林说:“后水湾填海面积达到646.13亩,看到用石头填筑起来的陆地,与儿时记忆中的后水湾港湾比照,真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隆重开港
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碧波荡漾的武莲渔港内,一艘艘渔船桅杆上飘扬着喜庆的彩旗。8月1日,武莲渔港隆重开港。据介绍,这是海南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型渔港,可同时停泊1000艘大中型渔船,年渔货卸港量达12万吨。
“有了武莲渔港,以后不用到别处寄港了!”已是“五十知天命”的调楼村渔民王新文爽朗地说。他像小孩子一样提着鞭炮跑到岸边的空地上,在“噼噼啪啪”声中燃放着欢欣鼓舞之情。当日,周边成百上千渔民像王新文那样,自发赶来参加开港仪式。
武莲渔港投资5.7亿元,由海南厚水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该公司采购部总图工程主管林先辉感言,在4年多的建设中,从遭受台风袭击、造成数千万元损失中走出来,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渔船“回家梦”。
据海南厚水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桂琼军说,武莲渔港只是海南厚水湾国际渔业物流中心的子项目之一,物流中心总投资10.53亿元,2015年建成后,将集港口运营、综合交易、物流配送、信息交流、金融商务、电子交易、冷藏仓储、休闲旅游等于一体。
据介绍,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行的武莲渔港,将发挥多重社会效应:一是开港后,可直接解决当地600名农民就业。二是带动当地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三是进行渔业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四是以“银行+协会+渔民(船)+企业”模式,化解渔民融资难。五是促进远洋捕捞和转变现代渔业生产方式,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圈。
“让临高籍渔民和渔船‘回家’,这是建设武莲渔港的根本目的。”桂琼军说。
桂琼军认为,无论是利益联结模式,还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武莲渔港的运行,对临高乃至海南渔民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他透露,未来3至5年,力促海南渔业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紧密对接,渔民们将享受更多实惠。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