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黎族故事》中的“鹿回头” 李少雄 摄
■ 本报记者 戎海
新版《黎族故事》9日晚在省歌舞剧院结束了出征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作为代表我省冲击第十四届文华奖的剧目,《黎族故事》自今年4月以来,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和调整,无论是海南文化的开掘、舞段编排还是灯光舞美的设计,都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版《黎族故事》也得到了相关领导、专家以及观众的肯定,大家对该剧在十艺节上取得优异成绩充满信心。
该剧总编导、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告诉记者,此次对《黎族故事》的修改并非完全为了拿奖,作为弘扬本土文化的精品剧目,他希望通过该剧在对外宣传海南的同时,还能锻炼出一支高水平的演职员队伍,为该剧今后的驻场演出打下基础,让《黎族故事》成为像《云南映象》一样代表本土文化的旅游演艺精品。
海南故事更加动人
在新版《黎族故事》中,修改最多的当属海南民间传说部分。从“大力神”到“甘工鸟”“鹿回头”等,不管是舞蹈编排还是音乐、服装等,几乎都是全新的创作。彭煜翔告诉记者,民间传说记录的是黎族同胞丰富的文化表情和温暖的人文情怀,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黎族文化的魅力。
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新版中“力神”的形象不仅是庇护黎族同胞的保护神,而且被赋予了人文色彩,成为引领人们征服自然、同舟共济的领头人;而“甘工鸟”和“鹿回头”段落则摒弃了原先的悲剧成分,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男女之间爱情纯真的美好景象。优美缠绵的音乐、美轮美奂的场景以及高难度的舞蹈技艺,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氛围,令人感动。
在演出中,每当这些场景出现的时候,场上总会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黎族故事》的老观众告诉记者,新版本弥补了老版在情感开掘上不够深入的缺点,不仅更加好听好看,而且在情感上更能打动观众。
培养本土优秀团队
新版《黎族故事》的主演阵容跟老版相比也有所增加,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剧组此次从北京等地请来了多名优秀演员加盟。彭煜翔告诉记者,在本土演员的实力还不够的情况下,外请演员不失为一条捷径,同时,剧组也正在着力培养本土演员,为今后的驻场演出做准备。
在新版《黎族故事》中,有些片段如“取火”等是由外请演员和本土演员联合演出,而“鹿回头”则完全由本土演员担纲。总编导之一王思思介绍说,经过多次和外请演员合作,海南本地的舞蹈演员水平提升很快,个别演员已经具备了独立主演的能力,所以新版《黎族故事》在角色的分配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而且这次的群舞演员全部来自省歌舞团,如果《黎族故事》将来要驻场演出,这些演员完全可以担起重任。
除了演员队伍外,在灯光、舞美、服装设计等幕后工作中,省歌舞团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本团的人才。彭煜翔说,一个成熟的艺术团体,必须要在各个艺术领域都拥有自己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团队保持旺盛的创造力。
期待驻场传播文化
本月16日,新版《黎族故事》将在山东青岛亮相,开启角逐“文华大奖”的征程。彭煜翔说,通过在海口的两场预演,剧组全体演职员满怀信心,力争在十艺节上再次为海南文化争得荣誉。他表示,拿奖并不是唯一目的,希望《黎族故事》能够像《云南映象》一样,成为代表本土文化的标志性作品,在海南驻场演出,向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海南文化的魅力。
新版《黎族故事》取消了旁白,利用原生态音乐、道具设计等手段来烘托气氛,更具直观性,同时在舞台呈现和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很多的现代元素,是一台既纯朴厚重又唯美时尚的剧目。眼下国内演艺巨头纷纷进军海南,旅游演艺市场一片热闹,而黎族文化作为海南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不应该缺席其间。彭煜翔说,当年《云南映象》在昆明驻场演出时,也面临过窘境,但是好的艺术总是会得到认可,他对《黎族故事》未来的驻场演出充满信心。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