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软松柔香甜可口的果子烧、菠萝陷的凤梨酥、黑色的竹炭花生、香甜的花生卷冰激凌、肉厚的章鱼脚,听到这些两千公里之外的台湾美食是不是让你垂涎欲滴呢?随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从台湾来三亚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它们也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众多台湾特色小吃。下面就随记者一起去寻觅几处散落在三亚街头小巷的台湾美食吧。
果子烧蛋糕
这是一种来自台湾口味的特色小吃。小点心外形十分漂亮,两面金黄,当中还有条贴合处的缝。一个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果子烧拿在手中,叫人看了爱不释手。一口咬下去,透过绵软松柔,极富弹性的外皮,一股浓郁的香味顿时沁入心脾,温热的奶油内陷立刻在舌尖弥漫开来。果子烧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美味馅料:奶油、香芋、巧克力、红豆、绿豆、草莓、金桔、花生、肉松、菜脯等,真可谓是口味众多一应俱全。
据了解,20世纪70年代台湾国宴上必推的最后一道高级蛋糕点心,让外宾、使节享用的就是果子烧蛋糕。因为它是煎制而成的高级蛋糕而起名为果子烧,后来流传民间,造成一种风暴。果子烧跟一般蛋糕不一样,它的外皮是结合蛋糕与铜锣烧的组织口感,因为口感接近蛋糕,所以可以放置2至3天口味不变。它甜而不腻,皮有一种酥脆感,是一种吃不腻、吃不胖、有营养的蛋糕。它美味可口、营养健康、老少皆宜,是点心、宵夜、早餐、亦是送礼的最佳礼品。
三亚解放一路上某台湾名品馆里有果子烧卖,同时,它也是三亚目前唯一一家有果子烧的店,果子烧的机器来自台湾,制作果子烧的面粉、奶油等原料也是从台湾空运过来的。
玫瑰牛轧糖
吃过正宗台湾牛轧糖的人,都会对那奶味十足、奶香浓厚的牛轧糖念念不忘,这时才感叹之前吃的牛轧糖,根本不算“十分有料”的牛轧糖。台湾牛轧糖甜度适中,不粘牙而且不会让人吃得发腻,因为里头有足料的花生仁或者杏仁,所以嚼劲十足,吃起来更是让人神清气爽。台湾牛轧糖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添加香精、糖精,是真正为健康着想的甜品。如今的牛轧糖已发展到具有多种口味了,除了传统的牛奶味,还多了杏仁味、抹茶味、芝麻味等等,一次性满足吃货们各种刁钻的要求。
目前,在三亚的多家台湾特产店中有多种口味的牛轧糖,比如原味牛轧糖、玫瑰牛轧糖、椰香杏仁牛轧糖等。
凤梨酥
台湾凤梨酥是最受游客欢迎的伴手礼。凤梨酥工艺上采用中西合璧做法,酥脆外皮类似西方烘焙,内馅则属中式传统,口感酸中带甜。它酥软的外表和甜韧的内馅,在口中幻化为一段甜蜜的旅行回忆。
台湾凤梨酥内馅,并不是单纯的菠萝。为了口感需要,通常会添加冬瓜,这样的口味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习惯。近年流行养生,台湾市面上可以买到加了五谷杂粮、松子、蛋黄、栗子等不同口味的凤梨酥;饼皮也加入燕麦等食材,口感更为多元。也有商家改用其它水果做馅料,发明了例如香瓜酥、蜜李酥、酸梅酥等。
目前三亚凤禾堂的凤梨酥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凤梨酥选用地道海南凤梨为材料,酸甘甜的美妙滋味与“旺来、旺来”的招财、招福谐音,是市场上最受喜爱的风味名点之一。凤梨酥,揉合适切的原料比例,使外皮微酥、柔软,极富香气,加上酸甘甜凤梨果肉馅,成为最佳绝妙组合。
竹炭花生
台湾竹炭花生其主要成份为精选台湾本土北港花生、特级砂糖、纳米竹炭粉。采用了南投竹山竹子的表层碳。南投竹山盛产竹子,成熟竹材透过特殊炭化技术精炼成“竹炭”,它的组织细致、孔隙多、这种可以吃的竹炭,是选用三年以上的竹子,经过长达14天、1400℃以上高温焖烧制成的,再经过现代纳米级技术的研磨成粉后,将饱满浑圆的北港精选花生,裹上纳米萃取的竹山竹炭粉加以低温酥炸,形成了一颗颗如黑钻一般的花生。
竹炭花生直接拆开即可食用。外表黑黑的,吃起来香而不油腻,香香
脆脆的,吃后几分钟嘴里面还留有余香。竹炭花生除了特殊的香味,还有股淡淡的甜,细腻爽口的口感,不干不硬,不用担心外皮会有粗糙的竹炭颗粒感,竹炭颗粒已经经过纳米技术处理,与面粉无异。虽然竹炭是经过烘焙的,但是吃了并不会上火哦,不含有防腐剂,是非油炸的健康养生食品,属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放心食用,不上火。
据了解,竹炭可以吸附微小颗粒,在中医上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应用。最新科学研究表明,竹炭(一定要表层碳)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排毒养颜之功效。
现在在三亚大大小小的台湾小吃店或者台湾特产店已经有十多家。去年9月份,半山半岛台湾新天地时尚购物天堂宝岛美食街正式开业,里面攘括了珍珠奶茶、鲁肉饭、炸鸡排、牛肉面、担仔面等美味小吃。此外,一些台湾名品馆里还引进了台湾瓷、糕点糖果、伴手礼、节庆礼盒、各式食品、山乌龙茶、台湾知名高梁酒、咖啡、手工皂、乃至文创商品及艺术品。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