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乡亲在印尼
海南乡亲在印尼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3-10-25

  66岁的当地导游吴清丰先生,祖籍文昌,曾多次回海南探亲。他保留着海南人祭拜祖先灵位的传统。

  75岁的吴清映,祖籍文昌,每天坚持看中央台、海南旅游卫视等中文电视节目,关注并了解家乡变化。

  70岁的周杏梅,祖籍文昌,能讲流利文昌话,喜爱阅读中文报刊,借此了解家乡海南的点滴变迁。

  加冷亚森小镇,97岁的琼山籍老人张宝华,家有36位子孙,高寿多福。虽不会家乡话,但依然情牵海南。

  57岁的林秀香,祖籍琼山,曾6次回海南探亲。家境宽裕,虽游历多国,但依然留恋家乡。

  高隆公镇,39岁的吴毓伟(右)与42岁的李金燕(左)夫妇,饭店老板,祖籍琼山。虽没回过海南,但是对家乡心存向往。

印尼巴厘岛,海神庙,海南人喜爱的景观之一。

  巴厘岛,五十三岁的海南人后裔陈善平(右一),娶当地人为妻,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虽然从没回过海南,但全家人都喜爱并关心着家乡。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杰

  深秋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阳光明媚,在这个国际旅游胜地,各国游客如织。同时,这里扎根着这样一群勤俭而内敛的人,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海南人后裔。

  继本月初多国元首汇聚巴厘岛举行APEC峰会,使印尼成为世界焦点之后,26日—28日,第13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又将在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海南乡亲代表聚首棉兰市,围绕“四海和谐发展,五洲合作共赢”的主题,共叙乡情,共谋发展。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是海南省籍华人乡团的国际性联谊组织,从1989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迄今已在1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过12届大会,成为全球400多万海外琼籍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沟通交流、增进乡谊的一个平台。

  10月的印度尼西亚,注定是海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近期,记者有幸受邀赴印度尼西亚采访,经多方努力,记者联系了一部分海南人后裔,独家拍摄记录了他们在这个国家的生活与工作情况。

  “海南最近变化很大吧?听说不仅东线动车已经开通,西线动车也将开工建设了啊!”这是9月底,66岁的当地导游吴清丰,在巴厘岛与海南日报记者见面时问的第一句话,他说的是祖籍文昌翁田的口音。家乡海南的变化,是生活在印尼的海南人后裔共同关心的话题。

  家乡海南日新月异,海南人在这里的生活也过得不错!以往在印尼,海南人更多的是给人干些洗碗、端盘、搬运等脏活累活粗活,但经过这些年,海南人靠着勤劳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人当起了老板,开起了铺面雇佣当地人打工,还有的是医生、教师等各行业的佼佼者,生活水平在当地都非常不错。

  在巴厘岛高隆公小镇,祖籍琼山的吴毓伟与李金燕夫妇经营着一家饭店,他们隔壁的服装店老板,也是祖籍琼山的海南人施序山和吴翠爱夫妇。100多年前,他们的祖辈就从海南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如今,他们都是店铺老板,雇佣了一些当地年轻人为其打工。

  而在巴厘岛东部海岸安拉普拉(Amlapura)的加冷亚森镇,这个3000多人口的地方,被称作“海南小镇”,因为这里聚集着约120户200多名海南人后裔。生活在这里的海南人后裔,告别了祖辈初来乍到时的窘迫穷苦生活,靠着自身的聪明与勤俭,一步步走得踏实,一代代改善生活。在一家摩托车4S店,老板是53岁的海南人后裔陈善平,从爷爷辈搬来巴厘岛至今已数十年,他们一家见证了海南人后裔从清贫到宽裕的变迁。如今,陈善平经营的摩托车4S店,无论是销售还是维修,都显得红火,家里带大庭院的洋楼,显示着他日子的宽裕,而一家人的融洽相处,也流露着让人羡慕的幸福。

  而57岁的林秀香,曾经6次与家人回过海南探亲。目前打理着建筑材料店铺,又经营着养鱼苗、燕窝、房地产等生意,林秀香家境宽裕,曾经游历了美国、日本、韩国、毛里求斯及欧洲多个国家,在印尼的日子过得惬意。

  在印尼多日的采访过程中,海南日报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些老辈海南人后裔心系中国情牵海南,坚持学习汉语、讲海南话。

  加冷亚森镇的70岁海南人后裔周杏梅,是一位气质优雅的中文老师,在印尼土生土长的她,不仅熟练英语、印尼语、中文,文昌话也十分正宗。几十年来,她坚持每天看《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千岛日报》等中文报刊,一为了解国内动态,二为学习中文。尽管已经退休在家开起了店铺,但2006-2011年周杏梅还是通过远程教育获得了暨南大学的中文本科文凭。她还教孙女学习中文,孙女学有所获,曾在《千岛日报》上发表了中文文章。

  而75岁的吴清映尽管在印尼土生土长,中文却说得很好,每天坚持看中央台、海南旅游卫视等中文电视节目。祖籍文昌的吴清映老人,对于女儿与孙子们,他尽力用汉语、说海南话去影响、教育他们。

  在施序山夫妇的服装店里,他们将一副写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的中文书法作品,高高地悬挂在店铺墙壁上,以中文古言,劝己也劝人向善。此外,他们还将自己的中文名字,贴在柜台旁边,以此告诉自己不忘根本。即便他们没有回过海南,也不会说海南话了。

  在印尼,像施序山夫妇一样,由于缺乏系统的语言教育与使用环境,很多5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大多数都不懂中文,更不会说家乡海南话。而因为不会讲家乡话,让很多年轻一代对家乡渐感生疏。

  对此,印尼海南总会总主席詹达耀在年初时向媒体介绍说:“今年将在大会期间设立华文教育论坛,因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在海外推广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必须注重青年的潜力,培养新力军来接班,继续加强灌输青年人寻根问祖的意识。”此外,今年的联谊大会将举行开幕式、世界海商论坛、华文教育论坛、旅游发展交流等丰富的活动。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