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瑞》展示了琼剧各个行当的魅力
海瑞和胡宗宪的关系,成为全剧最大亮点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省琼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琼剧《海瑞》一举夺得了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音乐奖和优秀表演奖共4项大奖。该剧在戏剧节首演之后,组委会特别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海瑞》进行了专题评论,而在戏剧节期间,组委会也仅为4台参评剧目举行了这样的评论会。
这是琼剧在中国戏剧节上获得的最好成绩。尽管琼剧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但是和京剧、豫剧、黄梅戏等兄弟剧种相比,琼剧只能算是一个小剧种。在全国数百个地方戏曲中,琼剧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跻身全国戏曲艺术前列,琼剧界对此进行了多方努力,不断取得成果,而《海瑞》的成功,则是这些努力和尝试的集中回报。
■ 本报记者 戎海
海瑞曾在南京为官,此番在苏州参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算得上是从家乡来到了第二故乡。在启程来苏州之前,琼剧《海瑞》已经在海南举行了两轮巡演,许多戏曲界的专家也专程来到海南看戏。
然而,和全国29台经过精挑细选的戏剧同场竞艺,《海瑞》能有多大的胜利把握实在难以预料。所以在11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着全国媒体,主创人员尽管大打“乡情牌”,但是对于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却保持缄默。
当《海瑞》获得了本届戏剧节4项大奖的消息传来,省琼剧院院长陈军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喜,在他看来,这部耗时两年、浸透了琼剧院全体演职员心血的作品获此殊荣并不意外,他想得更多的是,琼剧如何跨过海峡,成为被全国观众所熟悉的剧种并逐步接受,或许,《海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精心创作
收获史上最佳成绩
在戏曲舞台上,海瑞题材一直是引人关注的焦点。由省琼剧院创排的琼剧《海瑞》从独特视角展示了海瑞宁折不曲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其表现的反腐倡廉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11月16日在吴江人民剧场亮相,引起了戏曲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演出结束后,有的观众主动找到主创人员,畅谈观剧体会。
琼剧《海瑞》荟萃了著名编剧郑怀兴、著名导演石玉昆等国内一流主创人员,省琼剧院的众多名角集体上阵,实力雄厚。该剧在继承了传统琼剧曲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唱腔设计和表演程式,都进行了有益尝试,而且在行当的设计上也独具匠心,让整台剧目生动丰富、精彩纷呈,在本次艺术节全部20台优秀剧目奖中,《海瑞》名列第七。此外,朱绍玉、黄志启、陈世文、陆铭芳获得优秀音乐奖,郑怀兴获得优秀编剧奖,剧中海瑞扮演者符传杰获得优秀表演奖。这也是琼剧在全国戏剧舞台上,获得成绩最好的一次。
省琼剧院艺研室主任符实在戏剧节期间观摩了多场兄弟院团的参评剧目,他告诉记者,这次参评剧目水平普遍很高,而且在艺术上都各有特点,无论是在主题思想和舞台呈现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成为全国戏曲发展的趋势。《海瑞》能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力压强手,也让人感觉到,只要用心去做,总会得到回报。
凸显特色
培养琼剧艺术人才
编剧郑怀兴在谈到创作这部戏的感受时,曾用“这是我写得最苦的一部戏”来形容。写得苦,主要是苦在主题的确定和对现实的观照上。这位曾创作了《傅山进京》等优秀剧目的剧作家在如何展现海瑞和胡宗宪的关系上大费苦心:一个是宁折不弯的清官,一个是为驱除倭寇不得不投靠权贵的将军,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强烈的借鉴意义,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写好了,该剧就成功了一半。事实证明,在戏剧节的专题评论会上,与会专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该剧主题的大胆和深入,让每个观众看后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导演石玉昆在剧中的大胆创新,也为《海瑞》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虚实结合的背景设计、凝重朴素的色彩和快速的场景转换,都让《海瑞》具有了很沉稳大气的舞台气质,而在剧情的设计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多种手法,让人物更加丰满立体,剧情也更加扣人心弦。全剧时长超过150分钟,演出中没有一个观众提前退场,这在戏曲舞台上,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
如果说编剧和导演的成功是借助外力,那么《海瑞》对演职员们的锻炼和促进,是给省琼剧院带来的最为直接的一大贡献。获得优秀表演奖的符传杰此前一直唱小生,为了演海瑞,他首次改唱须生,从每一句唱腔的发声到每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符传杰都觉得改变很大。而且对于一直行当不全的琼剧来说,《海瑞》涵盖了生旦净丑等戏曲舞台上主要的行当,一批年轻演员在剧中经受了锻炼,这也为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不懈努力
积蓄琼剧振兴能量
《海瑞》是继《下南洋》之后,省琼剧院着力打造的又一部本土题材的大戏。省琼剧院院长陈军告诉记者:“一个剧种的复兴不能只靠一部戏,需要连续推出几部精品剧目,重新凝聚起院团的精气神。”
据文化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戏曲剧种,到2012年已经减少到286个,减幅为23.5%,其中74个剧种分别只有1个职业剧团或民间班社,处境岌岌可危,面临团散剧亡的困境。尽管琼剧暂时还没有生存危机,但是其绝大部分市场都只是在海南的农村以及海外的海南乡亲,要想跨过海峡跻身全国戏曲前列,困难重重。
从目前来看,各地方小剧种普遍存在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专业创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院团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聘请部分主创人员,打造一部全新的剧目。“这固然能创作出一台精品剧目,但是对于一个剧种来说,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出继续扶持的计划和长期打磨演出的规划。”陈军说,从戏剧节演出现场来看,虽然很多戏曲小剧种是观众从没听过见过的,但对于精心打造的剧目,观众们都能很快接受并看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戏曲小剧种复兴需要好戏。
据介绍,在创作新剧的同时,省琼剧院也在积极挖掘,整理创排了《搜书院》等一批传统经典剧目,同时,省琼剧院正在酝酿对琼剧的唱腔、表演形式等进行进一步挖掘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建立琼剧完整的艺术体系,为琼剧的振兴积蓄能量。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