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海青天身后名
南海青天身后名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4-01-13

海口红城湖路海瑞故居。 李幸璜 摄

上海枫泾海瑞祠。 林萌 摄

浙江淳安海公祠。 林萌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海瑞为民作主,深得人心。在他身后,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建祠来缅怀他,在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江苏等地都建有高大雄伟的“海瑞祠”,在海南的一些民间村落,也有纪念海瑞的祠堂。在海瑞诞辰500周年之际,我们重溯留下过千万人脚印的一处处纪念海瑞的故地,回味他的波澜人生。

  2013年6月,一块金色牌匾挂在了海口红城湖路海瑞故居的门前,这里成为我省廉政文化教育和廉政示范基地。

  一批批的市民游客走进了这里,回忆着一代清官海瑞。这处故园,也似乎凝滞了历史的时光,黛瓦青砖的建筑在阳光的映衬下,携着缕缕清风,打湿那些易感的情怀。

  海瑞故居

  海口府城红城湖路海瑞故居,1月8日,巫远坤像往常一样,在园里接待着前来瞻仰故居的游人。作为海口市丘濬海瑞故居管理处主任,他见证了这座故园的变迁。“每年约有7万多人次来到这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为海瑞的精神所感染。”

  巫远坤说,海瑞共计在故里生活了53年,他廉洁一生,其居所在当时已是观瞻胜地。可是,海瑞谢世后,由于没有子嗣,其故居逐渐衰败。解放后,海瑞故居成为菜地。直到1978年,府城百姓集资在原址上兴建了一座“海公庙”的土木小屋,供奉海公木塑像及海南名贤。后到1991年,省政府及海南各界人士才开始在故址上复建海瑞故居。

  此后多年间,海瑞故居不断加以完善、修葺,如今海瑞故居占地1363平方米,由广场、正堂、后屋、书斋、花庭等单体建筑组成。前门为一座四柱三门石坊,牌坊正中刻“南海青天”四个大字,是根据海瑞的同时代人王弘诲《吊海忠介公墓》中的“南海青天名尚在,中台冰月望犹寒”诗中得来。过牌坊进园,是一小型广场,广场中央,一座高3米的石雕海瑞像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威武肃穆。雕像海瑞,目光如炬,面含微笑,手持疏卷,行色镇定,走近仿佛能够听之诉说,“爵位者,所托为民之器也。”

  进入前门后,是二进的正屋,前堂和正堂均是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故园一派清幽景象令人难忘。

  记者注意到,故园一角碑刻着这样一首诗:“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是的,无烦忧暮年,海瑞故居的清幽正如其被罢官后所做的此诗一样,为自己无官一身轻庆幸,绘就了此番暮年生活的清幽自在。

  海瑞墓园

  海口市滨涯村,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城中村改造,而村北一座颇为壮观的陵墓,寂寂诉说着令人牵怀的历史,那就是被世人誉为“海青天”的海瑞墓。

  怀着虔诚之心情拜谒海瑞墓,滨涯村村民张士诚自告奋勇作了引导,他告诉记者,海公德高望重,滨涯村民每年都会隆重祭奠。“海瑞虽不是滨涯村人,但自从海瑞落葬滨涯村后,村里都把他当作自己的祖先来看待。”

  海瑞的生命、精神,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延续数百年。

  走进墓园,大门外左右两侧各竖立着高耸的望柱,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牌坊,由青石条雕凿而成,通体干净细洁。正前面的横梁上,镌刻着“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遒劲清秀,气度不凡,庄严肃穆。“粤东正气”这是对海瑞一生中肯的评价。

  陵园内,顺着石阶向前,看到一条百多米长的墓道,用花岗石铺砌,墓道两旁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九里香。

  在墓道的第二段石阶和第三段之间,有一平台,平台正中安放着明朝万历皇帝的“谕祭碑”。

  墓道第三段台阶的平台,竖立着一块大石碑,碑顶刻着“皇明敕旨”四个字,墓碑正前面摆放着供桌、香炉和烛台。

  海瑞墓后十几米处,屹立着海瑞的石雕像。身穿官服,手捧笏板,双目炯炯,似不畏龙颜、冒死进谏的凛然正气。绕过海瑞雕像,可见扬廉轩、清风阁、画廊、陈列室。一位游客感慨地说,“海瑞一生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犹如洪流不息。”

  淳安海公祠

  有着刚毅精神和御史风骨的海瑞数百年为人称道,在浙江淳安千岛湖龙山岛上的祠庙,深深印烙着人们缅怀清官的情愫。

  千岛湖碧水连天,龙山也是浙西名胜,山形似苍龙而得名。龙山岛是碧波万顷的千岛湖众岛屿中的一颗灿然明珠,古朴典雅的海公祠就掩映在小岛中。

  海公祠大门为古色古香的牌坊式结构,门头正中匾额上镶嵌着“海公祠”三个镏金大字。庭院内,正对大门竖着的是闻名遐迩的“去思碑”。所谓“去思”,是说海瑞因离任将别我们而去,但百姓一直思念着他。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1年),海瑞离任前往嘉兴,途中,淳安父老乡亲纷纷夹道送行,并委托淳安进士徐廷绶为海瑞撰《去思碑论》,竖碑题刻“去思碑”,以志怀念。

  海公祠后堂,有座九尺高的海瑞铜像,塑像的质地则为混凝土,仅在表面刷了一层铜粉,寓意海瑞一生清白廉洁,朴实无华。塑像上方的横匾书有“光争日月”四字,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寓海瑞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像“太阳一样灿烂,明月一般皎洁”。

  政声人去后。海公祠几百年来香火不断,青烟袅袅,静谧幽幽,寄托了人们对清官的敬仰和无限思念。

  海瑞在淳安任职四年,清廉为官,办事公正,严禁贪贿,改革陋规,个人生活却极其俭朴,不轻易加重百姓负担,赢得了淳安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据解说员介绍,海瑞任淳安知县的第二年,恰恰遇上春旱,春耕生产将到,农民心里急如油煎。海瑞也心急如燎,整日奔走在乡间,察看旱情,但在这节骨眼上,严州知府下了一道

  公文,说是浙江总督胡宗宪端午节要来严州观看赛龙舟,命所属各县都要派10条龙舟,200名青壮年集中训练。

  海瑞看了公文,感到农事紧迫,农时不能误,他在公文上写下了朴实无华、直白犯上的八句诗:“农村无闲月,五月双倍忙。秧苗开五叶,桑蚕两寸长。春忙一身汗,秋收万担粮。民之父母官,划啥空闲船?”写完,叫人将公文退回严州府,同时又把这八句诗抄了6份分送各县。6个县的知县收到海瑞的诗句,都觉得言之有理,也都回文到府,推说五月农忙,派不出人来,并迟迟推延。海瑞的爱民之心在一件件其主政处理的事务中得到彰显。

  海公印记

  除了久负盛名的海南海瑞故居、海瑞墓,浙江淳安海瑞祠外,在福建和上海,也有着人们深深缅怀海公的历史建筑。

  海瑞歇马庙前身为福建潘湖临漳元帅小庙,原是为奉祀田都元帅雷氏。明朝隆庆元年秋天,官复原职的海瑞专程骑马前来泉州潘湖拜谢恩人黄光升,以表达营护之恩。据传,当海瑞骑马路过田都元帅庙时,所乘的骏马突然下跪了,原来是马通人性,跪拜恩师。海瑞有感于此情景,于是,向村民借来了文房四宝,书写下了“歇马庙”这三个字。周围百姓便以“歇马庙”作为庙额,置于元帅庙门上方,以示纪念。

  清康熙九年(1670年)秋,潘湖十二世孙、清东阁大学士黄锡衮,雕塑了海瑞和黄光升二位的石雕在庙庭之内,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被遗失了。如今“歇马庙”三字的墨宝由福建泉州文管会代为收藏。

  在上海,枫泾海瑞祠堂位于枫泾镇黄良甫江畔,根据立于祠堂前的石碑记载,此处的海瑞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年间,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该祠堂由前殿、后殿和天井组成,可惜的是,由于缺乏管理,目前已经废弃。但是在走访中,祠堂残垣断壁间依然能看到隐约在墙上的壁画。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