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刘贡
作为一道民间地方传统菜,海南斋菜煲凭其丰富的全素,具备了集简于浓、以心烹制、揭盖飘香等特点。
称得上“煲”的,端上桌时必然盖着瓦盖,因此盖一揭开,立刻能感受到热腾腾、暖融融和香喷喷。一筷子一筷子夹出来,才发现名堂还挺多,以至于外地人首次品尝斋菜煲,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搞清楚究竟含着哪些“素”,并逐一尝试。
鲜荞头、黄豆腐干、豆芽、水芹、冬菇、云耳、腐竹、粉丝、甜菜,或者加上黄花菜、南瓜、大薯、豆角、花生仁……吃到嘴里,居然荞头保持了原味、粉丝滑嫩香软、豆腐干也大有嚼头。
原以为琼北地区都有吃斋菜煲的习俗,后来发现唯海口地区最盛。原以为凡此地区人民家家食用,后来才得知这菜是有佛教信仰的家庭在对先人、佛神祭拜时的供食。
中华民族的大部分地区都保留佳节和特殊日子里吃素菜的传统,视为一种习俗或寄托。如大年初一早餐吃斋,寓意着一整年都不杀生。而海南斋菜煲的食用除了正月初一,一些地区正月初九“拜神”也要吃斋菜煲。从健康角度来看,年三十的餐食已十分油腻,初一吃斋菜煲,化油助消化。
正因为斋菜煲所赋予的意义,其原材料和烹饪手法便有了道家、佛家的隐喻,故又称“寺院菜”。原材料上,必须是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制品为主的素数;作料上,绝对不能使用动物油和其它动物性原料;祖先传下来的讲究还包括禁用大蒜、坡芹、咸菜等。
原材料的选择、搭配以及制作,都含寓意:豆腐干炸成金黄如金条;冬菇如铜钱;发菜指发财;腐竹意富足;甜菜含甜甜蜜蜜;粉丝比长寿;水芹喻勤劳;花生祝愿子孙绵长,有男有女。而所有用材摆在一块,融合了各类吉祥,寄托了美好。海南斋菜煲也因此成为节庆的符号。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