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网澄迈2月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汪洪)宽阔平整的马路,充满暖暖爱意的敬老院,以及有着浓厚人文情怀的文化广场……这是大年初三记者深入澄迈罗驿村所看到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变化。自2012年海南大规模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至今已有两个年头,对于很多海南民众来说,“美丽乡村”早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发生在身边的乡村嬗变。
老城白莲镇敬老院:有一种温暖是“老有所养”。(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因为听不懂普通话,敬老院一位老人用笑容迎接记者的到来。(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敬老院干净整洁
2月2日大年初三下午,记者驱车前往澄迈罗驿村,宽敞洁净的马路,整齐的楼房民居,大红的门联张扬着节日的喜庆。
在距离罗驿村入口不到两百米的地方——老城白莲镇敬老院,因为听不懂普通话,一位老人用和蔼的笑容迎接记者的到来。敬老院规模不大,但很整洁,前后两排新盖的平房,中间是宽敞的庭院,花草点缀其间。 适逢春节,敬老院里老人不多。记者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房间不大但干净整洁,两张床一张桌子,有位老人正静坐在桌边收听琼剧,飞扬的乐曲里透着一股浓浓的乡情,温暖也在午后的阳光里弥漫开来……
罗驿古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小亭。(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罗驿村长寿文化广场,村民们围聚在一起休闲娱乐。(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千年罗驿蕴含古村旅游资源
马路的尽头是“罗驿村长寿文化广场”,一片视野豁然开阔的场地,是行人止步的地方。广场外围有一个很醒目的服务小亭,上面挂着“罗驿古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牌子。据历史记载,罗驿村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代时曾为海南往西行的驿站。当年苏东坡被贬海南,那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著名诗章,就是在此处寓宿写下的。罗驿村又被定位为“长寿村”,村民长寿,亦伴随着古迹长寿。
如今的罗驿村已不再是一个闭塞的小乡村,其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已然成为乡村特色资源,当地村民“不奢”向来自各地游客展示其文化古村以及长寿之村的底蕴。
一排石兽守候的四合院古宅——李氏宗祠,为乡村增添了文化古韵。(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幸福触手可及
文化广场古色古香的门楼仁立在两棵高耸的古树间。走进门楼,站在广场中间,斑驳的阳光透过树荫散落一地斑驳的光芒,脚踏着院内的青石板地砖,近处是古树荫下围坐在一起休闲玩乐的村民,不时传来一阵阵笑语,远处是一排石兽守候着的四合院古宅——李氏宗祠巍然而立,静泊悠远。恍然间,让人有种隔世的感觉。
在文化广场的路口,醒目地摆放着几处宣传栏。以图文的方式详细地记载着罗驿古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和规划简介。除了一些文字综述外,多数是以图片的方式展示乡村一点一滴的建设纪实。让记者感触最深的细节是包括乡村“改造前”和“改造后”的照片对比,更让来访的人可以一目了然罗驿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变化”。
罗驿村长寿文化广场宣传栏,展示了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的真实“变化。(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海南自2012年大规模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至今已有两个年头。对于很多海南民众来说,“美丽乡村”早已不再是一个概念。澄迈罗驿村,只是“美丽乡村”中的一个,也并非典范,但正是在这样的新年氛围中,在乡里乡亲回家团圆的日子。一个普通的乡村所渗透的人文情怀,宜人的人居环境,以及洋溢在乡亲脸上的那种安宁祥和,更让人实实在在看到了乡村的“变化”,以及真正触手可及的幸福。
古树荫下围坐在一起休闲玩乐的村民,不时传来一阵阵笑语。(南海网记者 汪洪摄)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