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若近照。 黄英森提供
黄若和妻儿在琼海博鳌。 陈蔚林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新春伊始,祖籍琼海的青年美籍华裔音乐家黄若的歌剧《捆绑》,即将在美国休斯敦大歌剧院拉开序幕。这座曾经荟萃并将多部世界顶级歌剧作品推向世界的音乐殿堂,又将奏响来自中国的激昂乐章。
临近正午,琼海的阳光已经驱开清晨的薄雾,投向波涛卷涌的海面,投射出迷人的光影。沙滩上,返乡探亲的37岁美籍华裔音乐人黄若正举着手机记录妻儿踏浪的欢乐瞬间。孩子尚不足周岁,却仍被黄若脱去了鞋袜,半抱着光脚踩在沙里,饶有兴趣地感受着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抚摸。
其实,祖籍琼海的黄若自6岁起便随母亲迁往广州,到时任广东音专(星海音乐学院前身)教授的父亲黄英森身边,接受最早的音乐启蒙。他在海南居住的时间并不很长,记忆也已经模糊,但对这片大海却有着眷眷的深情。
“我还记得小时候最爱坐在海边看夕阳。那时的天空是黄红色的,但阳光投射到海面,却显出五彩斑斓的样子。”黄若说,根据儿时记忆,他曾创作出《浮影》等一批颇受关注的音乐作品。
永远不忘根在中国
“《浮影》,就是‘浮光掠影’的意思。”黄若进一步解释。但若非深谙中国语言文字大美之人,又怎能读懂曲名,进而从乐声中感受到那别样的美景与情怀?
和《浮影》一样,黄若的许多作品都体现着中华文化对他的深远影响。如他的代表作之一《无言》,出自南唐李后主的原词“无言独上西楼”;又如他演奏的古曲《满江红》,将乐曲终止在“空悲切”的“空”字之上,对这段历史的熟知与惋惜不言自明。
由于家学渊源,黄若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并以特异的音乐感悟力及演奏水准,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邓尔博教授。1995年,黄若连获瑞士国际音乐电影节亨利·曼希尼大奖和美国奥柏林作曲一等奖,同年从上海音乐学院赴美留学,就读于俄亥俄州奥柏林音乐学院,取得学士学位。随后,又进入全美最高音乐学府———素有“音乐界哈佛”美誉的朱莉亚音乐学院就读,并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专修作曲和指挥。
作为唯一一位在朱莉亚音乐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的华裔学生,黄若成为了继谭盾、盛中亮、陈怡等旅美作曲家之后,又一颗在美国乐坛冉冉升起的华裔作曲、指挥之星,每年有100多场音乐会在世界各地公演,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具有极度冲击力与实力的年轻作曲家”,并广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国际知名媒体赞誉。
据他介绍,今年,他还将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推出《捆绑》、《中山逸仙》、《美国大兵》等数部歌剧,并争取与台北国立交响乐团合作,成为该团驻团作曲家。
“这些年,我在世界各地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根在中国。”对于西方乐坛而言,黄若等一批新一代青年华人音乐家已经蜚声欧美。但难得的是,作为西方古典音乐新走向的领跑者之一,看似少年得志的黄若却能始终不忘———“我不刻意给自己贴上中国标签,但不会忘记,把好的中国音乐传统和元素保存、延伸和传播,是每一个华人音乐家的使命。”
留百分之十的惊喜给自己
“每个人的音色都有特点,我的曲子也有自己的性格。”黄若的音乐层次丰富,细细品赏,仅在那几分“中国元素”中又能找到不同———这一曲中,能听到来自上海的优雅闲适;那一曲中,又能听到来自广东的俏皮活泼;就连具有海南特色的竹竿舞曲、琼剧也能在其中寻到踪迹。这或许与他生在海南、长在广州,又在上海念书而后出国深造的经历有关。
“作曲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每一首曲子都会烙上作者的人生印记。就好比你对一个地方有感情,就会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试图将它用你最拿手的方式展示出来。”黄若举例,最近,在研究中国戏曲的过程中,他发现海南琼剧虽同是中国剧种,但其中增减音层频现,很有特点,这与海南方言语调跳动幅度较大有所联系。
“每一个作曲家手上都握着12个音符,就像每一个画家手上都握着3种原色。画家按照不同比例将原色调和,产生无数种美妙的新颜色,作曲家要做的也是如此,利用灵感和想象,合理或者打破常规去排列这12个音符,收获意想不到的天籁。”黄若善于比喻,在他的描述中,无形的音乐仿佛也变得触手可及。
常有人说,黄若的音乐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既不是单纯的东方或西方音乐,也不是两者的简单拼贴。“就像油画和国画的不同,油画通常以大片色彩和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绘画内容,而国画则以空白为背景,想象空间非常之大。”他以“黛玉葬花”为例,油画如果画的是一名貌美女子娉娉婷婷入画而来,那么国画则只是显出点点落花和一片女子的裙裾还来不及隐去。
“音乐也是一样。东方艺术含蓄感性,而西方艺术则更强调理性和逻辑。”但在黄若看来,两者的意外碰撞,更会摩擦出迷人火花。“为了不断在融合中实现突破,每次创作我总会刻意留下百分之十的惊喜给自己。”黄若说,“音乐之美在于朦胧。一首好的乐曲可以准备,但无法水到渠成。可以说,那百分之十的惊喜,往往才是这首乐曲的灵魂。”
音乐要一点一滴慢慢熬
在黄若与记者畅谈之时,他的美国妻子一直怀抱婴儿在旁静静相伴,不时默契地相视一笑。据悉,他的岳母是他的“铁杆粉丝”,曾为了听他的一场音乐会,不惜远渡重洋,从美国来到中国杭州。
婚后,在妻子这位同样取得了博士学位的大管演奏家的协助下,黄若在音乐道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她懂得我,也懂得音乐,所以每一首乐曲写好,我都会立即哼唱给她听,让她做我的‘第一听众’。”提到妻子,黄若眉眼中洋溢着幸福的神采,“她总会给我鼓励,也会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更高兴的是,去年宝宝出生,我的‘第一听众’又多了一人。”
其实,为“第一听众”哼唱乐曲,也是黄若为乐曲赋予生命的仪式。“只有被人情感充沛地哼唱出来,曲子才有了人味儿。”黄若说,为妻儿哼唱过的乐曲,也莫名多了几分温情。
当问起家庭生活带给他的影响,黄若坦言,如今开始学会兼顾家人,安排时间。黄若好静,创作时尤其需要安静自主的空间,好能专注地投入其中,“现在我对时间的把握更强,生活和工作都要提前做好规划。”
翻阅黄若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计划,仅二月份,就有数场演出任务———美国休斯敦大歌剧院将首演其歌剧《捆绑》,台北国立交响乐团将演出其笙协奏曲《玄黄》,美国米美希思室内乐团将演出其作品《哀歌》……不知从何时起,他已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有条不紊、满满当当地将委约作曲工作排到了2018年。
“我接受的工作很多,任务很重,但绝不超标。要知道,作曲就像写诗,绝非生搬硬造就能‘生产’出来,不仅要有灵感,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去一点一滴慢慢地‘熬’。”黄若收起笑容,“我希望我的音乐,不是批量生产的‘商品’,而是每一曲都有丰富的层次和灵魂,带给听者别致的感受,也就是我刚刚说的,让大家都能尝到其中那一丝‘人味儿’。”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