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石上的紫菜 符忠良 摄
大洲岛,位于万宁市南边海域,离东澳镇新潭村只有五六海里水程,面积4.2平方公里,是海南岛近海最大的岛屿。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大洲岛,建起了“万宁市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岛上生长着珍贵稀有植物和濒临危绝的野生动物,四周海域是南海不可多得的高产渔场。大洲岛最负盛名的是紫菜、马鲛鱼和燕窝,被誉为大洲岛的“陆海空三宝”。
不久前,笔者陪同朋友到万宁大洲岛观光采风,近距离游览领略了大洲岛的旖旎风光,与岛上渔民共享了休鱼前的丰收喜悦和休鱼后的闲情逸致。
足迹所及,观山赏石,怪石磷峋,古木葱郁;眺海揽秀,碧水溅玉,轻舟犁浪,银练抛空,崎峰倒影;燕窝洞府,扑朔离迷;潜水海底,色彩斑澜,锦鱼珊瑚,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被誉为大洲岛“陆海空三宝”的紫菜、马鲛鱼和燕窝。
大洲岛马鲛鱼(资料图片)
紫菜好吃采摘险
紫菜属海产互生藻类,也称海苔。叶状肉苞薄层胶质中一层细胞组成,吸附在露出海面的礁石上生长,是一种纯野生海洋蔬菜。
紫菜在我国东南沿海礁盘上均有生长,并有人工养殖,但大洲紫菜是纯野生。在海南万宁乃至其他市县素有“无鸡不成宴,无海鲜不成席”的说法,而白斩鸡或紫菜鱼汤是最佳选择。大洲紫菜的生长过程并不复杂,在其岛的礁石峭壁上,排山倒海的浪头扑向峭壁,把高耸的峭壁打湿,接着,又一轮浪头扑过来,周而复始,峭壁长期处在半干半湿的状态,大洲岛的紫菜就生长繁育在礁盘峭壁上。由于生长位置高,既没有掺杂泥沙和小螺蛳,而且叶肥肉厚,鲜嫩无比,筋道十足,富有弹性,香脆可口。
品尝下汤的大洲岛紫菜时先闻其香,再尝其鲜,后润其喉,其中三味,妙不可言。大洲紫菜声名远传,可谓佳品,堪称一绝。一分钱一分货,近年来大洲紫菜价格不断飚升,一市斤鲜品可卖百余元,还供不应求,甚至有价无货。不了解行情的人说价格太贵,是否有炒作之嫌。可是,但凡品尝过大洲紫菜者,无不赞不绝口。如果有机会亲眼目睹渔民采摘紫菜的那股拼劲,更是让你惊心动魄、感慨万端,那时你才知道锅中紫菜汤,滴滴皆辛苦。
有一次,笔者应朋友之邀目睹了采菜者的操作全程,如今想起还心有余悸。
金丝燕在垒窝(资料图片)
大洲岛紫菜最佳者生于礁盘峭壁,上不着天,下不着水,陆路无路攀登,水道渔船无法靠近,浪头扑来,有船毁人亡之险。采摘紫菜的渔民固有他们的惊人技巧,在高高崖顶上固定好一条粗实的绳索,尾端伸向崖下,直达海面。采摘者系好安全带,等浪头一退,顺着绳索,拿着箕斗铲刀,赶快溜下崖壁,在长满紫菜的崖壁上快速地铲割几刀,把紫菜铲拨到箕斗里。崖顶上站着一两个保护者,瞅准第二个浪头将至之前,迅速把采菜人拉上崖顶,等浪头一停,又溜下去,浪头一来又拉上来。稍有缓慢,浪头扑过来,采菜者不死也伤,可谓惊心动魄。
马鲛鱼:蒸煮煎炸总相宜
马鲛鱼,又称鲅鱼。我国东南沿海海域均有生长,大者可达二三十斤,一米多长。
当地渔民兄弟告诉笔者,在大洲岛海域,每年1月至3月为冬汛,4月至6月为春汛,7月至10月为秋汛。也许是水质的原因,大洲岛海域冬汛捕捞的马鲛鱼为上等佳品。
大洲岛一带是个高产鱼场,小鱼小虾丰富,在大鱼吃小鱼的海洋世界里,大洲岛的马鲛鱼自由游弋,小鱼小虾成了它口中美味,个个吃得膘肥体壮,因此肉质细腻,口感甚佳。
由于大洲岛马鲛鱼名声在外,外地人往往称之为“万宁马鲛鱼”。但万宁地区还有港北马鲛鱼、南荣马鲛鱼、乌场马鲛鱼之说法,在市场上互打品牌。为此,笔者专门请教了当地渔民,到底这四种按地域港口命名的马鲛鱼,那种最为上乘?渔民蔡大伯笑说:外行了,不论港北、南荣还是乌场的马鲛鱼都是大洲海域的鱼场里捕捞或拖钓的。只不过是捕获后分别在不同的码头起货而己,渔船在哪个口岸登陆,人们往往就习惯以口岸名称命名罢了。其实,鱼汛期在大洲海域捕鱼的还有台湾、广东的渔船,回到他们的港口后仍然称为“大洲马鲛鱼”,但他认为还是叫“万宁马鲛鱼”较妥,免得有地域之争。
大洲马鲛鱼鲜嫩可口,水煮清蒸皆宜,煎炸爆炒也可,连骨头也酥脆无比。有一次,我的好友在大洲岛拖钓到一条近二十斤的马鲛鱼,叫我去打牙祭。朋友把鱼腩部分煎了三大盘,热腾腾、黄灿灿、油滋滋,香气扑鼻;又用鱼头骨下火锅,捞出装了两大盘;接着再把中下部分的鱼肉用汤匙刮下,揉成汤圆大小的鱼丸下火锅,乳白的鱼汤里翻滚着雪白马鲛鱼丸,那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及至动起筷子,大家争先恐后,嚼鱼头,啃鱼骨,尝鱼丸,吃鱼腩,大快朵颐。
每逢春节,万宁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一条半条设宴待客用。平时一市斤二三十元,此时往往高达百余元。一般马鲛鱼体重都在十斤左右,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时候,要买一条,全家人吃不完,或舍不得吃,就把其制成咸鱼或鱼干。现在有了冰箱,就切成块状,稍稍泡过盐水,沥干,用保鲜袋一块块装好冷藏,想吃就取出块解冻,可煎、可炸、可蒸、也可煮,极为方便,这样就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马鲛鱼了。
燕窝:北纬17°的传奇
大洲岛是我国唯一长期栖息金丝燕的岛屿。岛上花岗岩节理受海水冲刷风化,形成数以万计的裂缝孔隙,也就是人们常说岩洞,是金丝燕栖息的好地方。曾有人统计,岛上较大的岩洞达100多处,最大的且有金丝燕营巢的有“南罗”、“暗岩”和“大架”三洞。三处出产的燕窝,窝层肥厚,色泽透明,营养丰富,乃燕窝之魁,在古代曾是贡品。
当地有个采摘燕窝的世家,这一代传人叫刘名春。据他介绍,大洲岛出产燕窝已有400多年历史,大量采摘始于清代。对于金丝燕的筑巢习性,刘名春更是了如指掌。
每年清明,春暖花开,家燕衔泥筑窝于民居屋檐梁下时,岛上的金丝燕也开始吐唾营窝了,第一次营巢为时一个月左右,它们将大舌下腺分泌的唾液粘贴在洞穴的峭壁上成窝,成窝时就被采摘,称第一期采窝。窝体洁白,精莹透亮,是燕窝的极品,古称“官燕”。
旖旎秀丽的大洲岛海岸线。 张茂 摄
燕窝被采,金丝燕又赶紧重垒巢窝。因下蛋时间临近,只好将唾沫混着海藻和羽毛垒窝,仅用十天半月又成新巢,再次被采,为第二期采窝。二期燕窝质量较差,称“毛窝”。
二次垒窝被采后,雌燕下蛋时间越来越逼近了,只好日夜吐唾营窝,后期连血都吐出来,往往人们看到的燕窝带有血丝就是这个原理。第三期采窝时间就等燕鸟下蛋孵化,乳燕学飞飞离窝巢,栖息在岩壁洞穴后才采摘。第三期燕窝称为“血窝”,质量比“官窝”稍差,比“毛窝”要好,也是佳品。
在万宁地区,旧时有钱人家都备有燕窝,每当孕妇生产时,研末敷盖婴儿脐带,伤口很快愈合,婴儿长大后也不易腹泻,不易患肠胃病。
然而,由于利欲的诱惑,渔民滥采偷采,金丝燕生息的环境常被人为破坏,金丝燕群逐渐减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每年还能采燕窝近百个。到八十年末期降到十个八个。金丝燕在大洲岛面临绝种,据有关科研人员蹲点观察,岛上仅存十余只。为了恢复和保护金丝燕群数,政府断然采取措施,从2003年开始下文禁采燕窝,至今还未开禁。
现在是禁采时期,刘名春用摩托艇载上我们到岛东南方燕窝洞旁探幽猎奇。洞穴崖壁高达100多米,垂直险峻,陆路不能进入,唯有水路可进。艇至洞口,老刘说,过去,采窝者到此离艇,带上竹梯、蜡烛、手电筒泅水而入攀岩作业,不是行家,难有收获。洞中怪石如刀,浪涛暗涌,湍涡四伏,涛声如雷,甚为惊险。金丝燕也有灵性,为防人类采摘,多在悬崖陡壁的隙缝里营巢,离水面五六丈之高。采窝人在洞中接起几支竹梯,攀附石壁而上,借电筒光线照明,更高处还用叉网兜采。采窝之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新华社记者符忠昌到大洲岛后,写了一篇散文《燕窝岛漫记》登在《中国地理》杂志上,介绍了大洲岛的金丝燕,引起英国皇家鸟类研究所专家的注意。据他们所知,世界上鸟类动物志中从未记载过金丝燕能在北纬17°以北地区栖息。
后来,英国专家飘洋过海,特意实地考察,从而证实金丝燕能在北纬17°生息的说法,填补了世界动物志的一项空白。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