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万宁:赛龙舟、听故事、品文化
感受万宁龙的传说
3月2日,2014年中华龙舟大赛正在进行中。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摄
2月14日,元宵节当天,万宁市万城镇的红龙上街。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摄
东山岭景区潮音寺威武的龙柱。 万宁市宣传部供图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既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更是一种情感。
对于万宁人来说,流传至今的龙文化有个美丽的传说,逐渐演变成最深最真的民间信仰,具体表现为:赛龙舟、洗龙水、解粽子、舞长龙、吃龙须。
3月2日,2014年中华龙舟大赛在万宁市港北港圆满落幕,32支参赛的龙舟队和数万观赛的游客,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了万宁龙的传说。□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赛龙舟有传统
一个渔村走出两支龙舟队
“我要退了,让给年轻人去拼。”
3月2日,海南万宁龙舟队的教练卓志平说,参加完这次中华龙舟大赛,他就要退出龙舟队了,今年43岁的他,脸上写满了不舍和忧伤。
1990年,海南万宁龙舟队成立,所有队员均为万宁市和乐镇港下村委会渔民,当时年仅19岁的卓志平,成为第一批龙舟队队员,从划手、鼓手到教练,如今的龙舟队不知更换了多少批人,有的人来了受伤了又走了,而只有他坚守了24年,成为龙舟队中的元老。
卓志平说,这个龙舟队虽然成立时间很久,但是一直是业余龙舟队,早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大型龙舟赛事,而只是在端午节时,在港北举行民间赛龙舟,为了祭海神,祈求海龙王赐予捕捞好收成,并庇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据老辈人说,赛龙舟的传统从宋朝就开始了,一直保留到现在。
“重在参与,毕竟是业余龙舟队。”今年的中华龙舟大赛中,海南万宁龙舟队无缘半决赛,只在排位赛中与专业龙舟队竞逐,但是卓志平认为,能够参加国内顶级的龙舟赛事,就已经知足了,更重要的是延续和传承这一传统,让年轻人接着玩,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卓志平说,今年龙舟队“大换血”,有10多名年轻仔加入,我的小孩也是划手,明年我就在岸边当观众了,给年轻人加油。
在港北港这个海边渔村,还有另外一只渔民龙舟队,那就是海南和乐龙舟队,所有队员均为和乐镇港上村委会渔民。两只龙舟队,都享誉海南岛,并在海南省举办的龙舟公开赛中多次拿奖。
一个渔村走出两只龙舟队,真是不简单。“我们平时出海捕鱼,在海上都练了一身本事,一般都是比赛前,才进行集中训练。”龙舟队员翁先生说。
2012年1月,海南和乐龙舟队成立,钟华香成为龙舟队的教练,他的自我评价是,“我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顾大局、善战斗的队伍。”
今年,海南作为赛事东道主,万宁的两支龙舟队均参赛,但都无缘半决赛,但他们都非常开心,“重在参与,全力拼搏终无悔。”
钟华香说,2012年刚成立时,他们就参加了2012年中华龙舟大赛,当时在500米赛道中获得第七名,相比今年成绩更好。
2012年6月,中国龙舟公开赛(澄迈站)暨海南省第四届运动会上,海南和乐龙舟队获得了200米全省第一名,200米全省第二名,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中国龙舟公开赛的200米、500米、5000米赛道中均获第五名。
“我们还受邀到杭州参赛。”2012年9月,钟华香带队到杭州参加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获得200米第九名,500米、5000米均第十五名的成绩。
舞长龙有痴心
两个舞龙世家代代相传
“鼓声敲、鞭炮响、摸龙头、过龙肚……”
万宁市人对龙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年春节和元宵节,舞龙的队伍一出现,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相迎相送,据传说,龙走过的地方,会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因此,只要有舞龙,家家户户都欢迎入户舞龙,大人也抱着孩子过龙肚,求平安。
万宁县城,有两条龙。一条是出自万城镇西门社区的西门青龙,另一条是出自万城镇宾王村的宾王红龙,相传西门青龙为龙母,宾王红龙为龙公,两条龙一雌一雄,一青一红。
为什么在万宁流传着这样两条龙,如今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
关于宾王红龙,相传很久以前,宾王村连年干旱,村民建坛求雨,忽见南海上云雾翻腾,一条红龙跃出海面,乘祥云直奔滇池,在那里,捕玉蚌,取珍珠,返回万宁后降雨救灾,并把珍珠献给人间,得红珠者高中状元,得白珠者富贵荣身。
“吸南海碧波呈瑞气,捕滇池宝珠献人间。”这幅对联正是对这一传说的总括。此后村民以龙为吉祥物开展民间文艺活动,拜贺吉祥,除邪扶正,久而久之,舞龙便成了万宁的习俗。
无论是关于青龙还是红龙,已经延续着几百年来甚至更长时间,已承载着万宁人对龙的崇拜与敬重。
万宁有四大主要河流:太阳、龙滚、龙首和龙尾河,从河流的名称似乎可以看出,太阳与龙在万宁人心中的分量。如今,在万宁,依旧可以找到各种龙图腾的痕迹,舞龙时,大人小孩总是在龙身下穿越,近龙摸龙,据说这样可以给人带来好运。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万宁市万城镇西门社区的陈家,是青龙的舞龙世家,现年80岁的陈世平老人,曾是这支舞龙队的“龙头”,从他的爷爷开始,到现在他的孙子,一家五代人都是舞龙人。老人头发有些花白,额头布满皱纹,但目光犀利有神,对于舞龙情愫依然不减当年。
“龙长有80多米,只要舞龙人各就各位,转瞬间,卧龙就变飞龙。”据陈正平老人回忆,在两岁时,他就喜欢上了舞龙,大人舞龙时他跟着跑,追着看,有时父亲舞龙珠也把他扛在肩上,慢慢的他学会了舞龙珠。
舞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禁了;直到1983年,万宁重新恢复舞龙这个传统节目。当时已年过50岁的陈正平,只好把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儿子招回来。现在,这一舞龙的手艺,已经传给了孙子陈小郁,舞得还不错。
地上“龙宫”东山岭
美味“龙须”后安粉
“山不在高,有仙则鸣”,万宁市4A级景区东山岭,就是这样一座奇山,这里遍山奇石,最有名的当属旧版《红楼梦》电视剧片头中一块神姿仙态的“飞来石”,正是出自此地。
这个美丽的传说是这样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巨鳌驮着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时,常出现在虚无飘渺的海上,三仙山上生长着长生不老的芝草,有仙人在山上日夜炼不死的丹药,山上丹泉潺潺,瑶草凄凄,极其美丽,但若是有凡人想靠近仙山,都会被海上刮起的大风吹走而不能如愿。
有一天,巨鳌驮着三仙山经过南海,海上风起云涌,恶浪滔天,巨鳌只好把三仙山暂时驮到海边躲避风浪。
海底的虾兵蟹将,探得有仙山停靠岸边,急忙赶回龙宫禀报南海龙王广利。广利正因为龙宫中的太医用尽百药,也无法治好母亲的重病而大发雷霆,听得有仙山停靠海岸,心想求来灵丹妙药治好母亲的病,于是带上诸多“喽啰”驾上龙舟奔海边而来。
这天,正巧南海观音出巡,得知此事后,便唤来南海龙王问罪。
南海龙王自知此罪难逃,在望海瑶台上落泪兴叹,把私闯仙境的缘由向观音菩萨一一道来,看在龙王求丹救母这份孝心上,鹤上仙人赏给了他一粒仙丹,观音菩萨放他回龙宫救母,但为了不让其回去时兴起的风浪,再祸及当地百姓,就命令龙王把龙舟留下。
老仙公见状,取出宝仗向地面一指,瞬间开出一洞,两块大石叠成高3米的洞门,在仙公的指点下,带着自己的虾兵蟹从三十六洞顺利返回南海龙宫。
之后,观音找来土地爷问这为何方胜地,土地爷答曰:此地乃是万州府之东山再起之地也。
二月二,剃龙头,吃龙须。万宁的后安粉,便是代表吉祥福瑞的龙须粉。
据《万宁志》记载,后安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最早发源于宋代。后安粉汤底的制作,简单来说是用猪骨、粉肠、大肠、猪内脏等熬成的,配料有炸虾米、鸭蛋等。
现在,后安粉传遍海南岛,成为市民早餐的首选。但各家有各家的味道,祖传秘方都自己留,很少外传,但食客总是意犹未尽。
如今,万宁已成为“候鸟”老人的养生天堂,由于北方雾霾,而万宁空气清新,春节后,大多数“候鸟”推迟北归,每天早上吃一碗后安粉,将成为他们最怀念的事。
中华龙舟大赛万宁站落幕
南海九江女队获“双冠王”
南国都市报3月2日讯(记者 王洪旭)3月2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2014年中华龙舟大赛在万宁市港北港落幕,广东南海九江队女队荣获“双冠王”,其中海南两支龙舟队无缘决赛。
在职业女子23人200米直道竞速决赛中,南海九江队一路领先,蝉联冠军。江苏武进和香港友谊队分获第二、第三名。而500米直道竞速依旧是南海九江队的天下,江苏武进和汕尾仁荣尾随其后。
职业男子23人200米直道竞速决赛中,去年总决赛冠军广东顺德乐从队轻松夺冠,东莞麻涌队获得亚军,首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的新华学院队获得第三名。男子500米直道则由东莞麻涌队夺得桂冠,顺德乐从和新华学院分获第二、第三。
大学生12人200米及500米直道竞速比赛中,天津师大收获女子两冠,北华大学包揽男子两金。此外,广东汕尾市海丰任荣队的焦飞舟被评为“优秀鼓手”,香港友谊海虎仔队的何德明被评为“优秀舵手”,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浦下队的林明华被评为“优秀锣手”。
据悉,2014年中华龙舟大赛共设8站赛事,海南万宁站是第一站,也是赛事中唯一在海上比赛的一站;下一站是江西鄱阳湖。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