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门海南粉海口老味道
西门海南粉海口老味道
来源:     作者:林可婷    2014-03-05

  亚妹海南粉。本报记者 刘贡 摄

  ■ 本报记者 刘贡

  找海口的老字号、老招牌,只需走到附近,便有人给你指路。如到博爱路西门市场门口,朝边上茶叶店打听亚妹海南粉店,伙计立刻站起来向老板请假,转头说:“带你去,我也吃上一碗。”

  于是穿过鸡屎藤粉摊、烤乳猪摊、菜摊、古玩摊,看到右手一排方桌坐满了埋头吃粉的人。再瞅招牌,“亚妹正宗海南粉店”。原来屋檐下即是营业场所。

  传说中的亚妹,现已成了阿婆,端坐于粉、汤、料堆中,按客人需求准确无误地配料、盛粉。

  亚妹左侧的“地盘”归那些用箩筐装的米粉,已经卖完的空箩筐叠放着,还没动的扣一个筐当盖;右侧是一大盆底下加热、上面氤氲的勾芡竹笋丝;亚妹前方正对着一个简易的四层玻璃柜架,这是她的作业台。

  第三层架上备着几碗已盛好的白米粉,还没配料;第二层和第一层依次搁着脆炸面片(又称“饺子片”),牛肉、猪肉(各有干、丝两种),油炸香脆花生仁,煮熟的黄豆芽,大盆酸菜,以及秘制调味汁、蒜泥末、牛肉丝、酱油、碎香菜、葱等等。

  价钱因份量的不同,每碗从6元至12元不等。亚妹手脚麻利,五六秒钟可盛好一碗。这身手,在早餐高峰期时特别管用。女儿、媳妇们在她身后为顾客端粉、结账、收拾碗筷,也极繁忙。

  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点起床,5点开始准备,6点开张营业,到下午2点可卖出200多斤米粉。“我们不以碗来计算,用箩,每天5箩,卖完打烊。”

  食客便如流水般,找个空位坐下来,认真吃,吃完一抹嘴走人,空碗筷马上被端走,又有人坐下来。

  吃着吃着又发现还有海螺汤。这新鲜的海螺汤用烧水壶装着,店家妇女提过来倒给客人。可以要个空碗盛,也可以吃得差不多时嚷一嗓子加汤,此时干粉变成了汤粉,又是另一个味道。就连几岁的孩子都知道这个程序,可以兀自津津有味地吃着。

  11点多,两位看似逛街累了的阿婶说笑着要了两碗海南粉坐下来吃。“当中餐,每天在家吃米饭,偶尔换个口味,也不错。”阿婶们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但认为自己做的比亚妹店还要好吃。

  原来这个年龄的海口妇女大多会做海南粉,只不过懒得炸饺子片,竹笋丝也不勾芡。海南粉必不可少出现在逢年过节、团圆、祭祀大餐的桌面上,是检验妇女成长为家庭主妇的标准之一。

  又聊起海南的粉门类颇多,有抱罗粉、酸粉、牛腩饭、澄迈粉、塔洋粑炒等等,怎么就海口的粉成了海南粉?或许历史上海口作为通商口岸,外来者接触最多,海口代表海南,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