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前往的第二处目的地是龙门激浪。从地图上看,我们需要先抵达一个叫做峨蔓的小镇,然后再沿着一条小路行驶将近5公里的路程。然而,这只是从地图上做的参考,待我们真正行驶到峨蔓镇的时候,热情的当地人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凸凹不平的黄土路,说只要沿着这条路到达一座海拔39米的小山头就是了。于是,我们开车颠簸了大约十几分钟,海的平面在我们的眼前忽然展开,岸边还晃悠着几只小渔船。再上一个坡,一座钢筋水泥建成的红色灯塔,耸立在我们面前。此时同行的一位姑娘疑惑地问大家,这个地方不会就是龙门吧?于是我们稍作停留,看看周边,灯塔有水泥墙围着,门口有两扇关着的铁门。此外,旁边则是杂草丛生,再无其他可称得上景观的地方。这样的现场显然不吻合我们的猜测,没有人会再拒绝继续往前驶去。
谁知再往前不到500米左右,车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似乎是正在沿着另外一条路往回走。正疑惑中,左边的海景越来越宽阔,一条长而又弯的海岸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让大家奇怪的是,岸边没有海浪,却见一条白练一样的浪花在与岸边相隔大约200米的海中泛起,绵延不断,浪花一起一落,循环不息。这时候,大家都开始以为龙门应该就在不远处了。
车子继续前行,一直都是下坡。情况似乎有些不对,根据地图上的线路距离判断,我们离龙门不可能这么远。于是又有同行的朋友提出质疑,是不是已经路过了?由于地处偏僻,没有车辆和行人路过,我们无从获得正确的信息。司机小王提议,既然走到这里了,不管对错先再走一段看看。无奈,只得前行。走了10分钟左右,到达一处看似村口的地方,路旁有人在水池养殖场忙碌。问路,对方告知我们已经路过龙门,真正的龙门,竟然就是我们经过的那座红色灯塔所在地!
真晕,果然是那个地方。
倒车往回走,再次来到那座灯塔。我们到铁门喊了几下,没人答应,估计是没人在内。有人仔细看了下门锁,原来没有锁头——只是虚掩的门。从水泥楼梯上去,就可看到灯塔的名称——兵马角灯塔,塔高大约30米。
我正往塔尖仰望,突然听到灯塔背后传来同行朋友们兴奋的惊呼声。我赶紧巡声过去,眼前突然一亮,一弧险峻的悬崖立即出现在我的脚底,崖底乱石堆砌,大海波涛汹涌,壮阔的海景铺盖而来,立刻让我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渺小的身躯正在坠落到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之中,一种直达心灵的震撼让我也不由自主地惊叹起来。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类遗留了这么一份珍贵的礼物。
正当我沉迷于如此美景时,同行的有些朋友提出去寻找前往崖底的途径。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左右包抄。我和两位朋友往右寻找,在杂草丛生之处,探得小径一条。径道坡度很大,曲折而且狭窄,带刺的杂藤不时地穿插在中间,我们深知要这么下去会有危险,但是一种探索的欲望强烈地驱使我们继续前往。
我们三人一步一步地紧接前行,为了防止路面太滑,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踏稳每一步。如此慢行了十几分钟,终于抵达崖底。我们看到崖墙和乱石的中间夹着大约300平方米的色彩斑斓的沙滩。沙子细小均匀,抓一把放在手心,柔软湿滑。就是在海边生长的我,也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沙子。崖底中间自然地陈放着一块大石,其貌似诺亚方舟,其状似扬帆入海。旁边一片皆是圆滑大石,到处是被海水经常冲刷的痕迹。
如果说我们下崖是有惊无险,那么我们在返回的途中则真是又惊又险。为了继续探险龙门山岭,我们不从原路返回而选择了向南继续前行。因为我们知道如此沿着卵石和乱石走去,可以直接走到山岭下脚,即可回到公路。行走大约十几分钟,有一朋友竟准备沿着70几度的斜坡往上攀行。由于大家对此斜坡不熟悉,担心会有危险。朋友不听,坚决攀行。我们只得跟上。此斜坡看似有路,却不成路,杂藤穿插,一不小心就被刺伤。另外较为难行的最大因素是山路崎岖易滑,又无牢固可抓之物,全得靠脚力走好走稳,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山崖,那可就呜呼哀哉了!所幸,大家最终还是安全抵达崖顶。不过,别以为我们上了崖顶就这么顺利返回车上了。事实上,龙门山岭还没有任何的开发,所以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崖顶的杂草茂密丛生,完全没有一条看似可行之路。在寸步难行间,还时不时的看到坟墓和坟坑,每走一段路,却又感觉总在原路打转,始终无法找到出口。就在大家担忧走不出去的时候,相隔不远处传来了农民锄地的声音,偶尔还有说话声,大家才开始松了口气,知道已经接近了出口。
回到车上,离开了龙门后,同行的一位朋友跟大家讲了个鬼故事,说是在山里有个年轻人迷了路,有只鬼让这个年轻人在行走时明明看到前方有路口,却又总是来回打转,始终走不到那个路口;明明看到路面平坦,却又是泥泞难行之路。大家受到这个鬼故事的气氛感染,不约而同地想起刚才看到的坟墓和迂回难行的龙门崖顶,心里还真有那么一点后怕。
这就是兵马角灯塔,从远处望去,有点像即将发射的火箭。
我们开车颠簸了大约十几分钟,海的平面在我们的眼前忽然展开,岸边还晃悠着几只小渔船。
重新回到兵马角灯塔,然后从灯塔右边绕过去,壮阔的海岸线立即出现在眼前,你会感谢大自然给你创造了如此壮观的景色。
正当我沉迷于如此美景时,同行的有些朋友提出去寻找前往崖底的途径。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左右包抄。我和两位朋友往右寻找,在杂草丛生之处,探得小径一条。径道坡度很大,曲折而且狭窄,带刺的杂藤不时地穿插在中间,我们深知要这么下去会有危险,但是一种探索的欲望强烈地驱使我们继续前往。
站在悬崖边上拍摄,小心啊,哥们!
崖底中间自然地陈放着一块大石,其貌似诺亚方舟,其状似扬帆入海。
换个角度拍摄,发现的不仅仅是乐趣。
看看龙门的沙子,色彩斑斓啊。
再来看看龙门的细小沙石,同样是色彩斑斓,奇形怪状。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