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三亚旅游圈度假酒店建筑也成风景
大三亚旅游圈度假酒店建筑也成风景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黄蕾    2014-08-06

  另一个视角看陵水绿城蓝湾威斯汀度假酒店。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大堂。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充满泰国风情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 本报记者 张靖超

  来海南度假就该有碧海蓝天般赏心悦目的景色,即使是在酒店里,也应有舒适的感受。体验海南的风情,并非脚踩在柔软的沙粒上,才是身临其境。

  站在宽敞明亮的酒店大厅,通透的自然风令人如沐春风;躺在柔软的客房大床上,拉开窗帘便是椰风海韵;徘徊在悠静的山间酒店走廊里,那映入眼帘的民族坠饰,恍若做客黎家苗寨。

  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三亚旅游圈的酒店依山傍水而建,其独特的建筑格局,即使还未踏足景区,便能俯瞰那一片蔚蓝,抑或那神秘雨林,一种沁透心脾的感觉油然而生。

  无论是三亚、万宁、陵水、乐东的海,还是五指山、保亭的山,各大酒店设计师们道法自然,翠山海蓝间崛起的建筑,都透着无边的创意。

  融入风景 增强感官体验

  滨海度假资源,是大三亚旅游圈的主打特色,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时尚流行的海洋运动,成为人们习惯识别琼南地区的一种符号。

  比如三亚福朋喜来登酒店结合地域文化和生态特点,同时考虑到不同园区总体视觉效果协调,就巧妙地把帆船的造型元素,应用在酒店空间设计外观造型设计上,以强化地域性的造型形象,给人亲切、亲海的度假视觉感受。

  其实分布在各景区的众多度假型酒店,在设计中,客房朝向尽可能多地朝向海景,或是茂密雨林,并使用大型的观景露台和低窗台的处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度假客人观景需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香水湾君澜度假酒店,修建了绿意葱茏的热带风情花园小径,此外其恢宏的88米海景无边界镜面云苔户外泳池和沙滩泳池,也令人惊叹。

  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说,大三亚旅游圈内酒店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一般常布置在临海一侧,多采取露天式或敞开式的空间形式。该设计不仅可以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融合,同时通过自然采光和通风节约能源,该区域临海酒店大堂几乎全部无需空调。

  而近年来,我省尤其是三亚的滨海酒店开始由集中式布局转向分散式布局,将大体量的建筑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划分多个不同的室外空间,如此一来,使得室外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风雅静谧 如临异域风情

  海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潮湿,为适应气候特点,当地百姓多把传统建筑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结构上多用木梁柱支撑较大的挑檐、重檐和起翘飞檐,屋面做得大而陡,黎族的船型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船型屋建筑材料多取法自然、简约别致,如竹、藤、草、木、各色天然石材等;建筑色彩以深色系为主,如黑色、褐色、棕色、金色。三亚海韵度假酒店就充分借鉴了三亚黎族民居建筑特色,大堂船型屋似的设计,以深棕色的木制结构,彰显了浓郁的热带少数民族风情。

  这座位于三亚湾的五星级酒店,采用的是海洋建筑风格,如两艘豪华邮轮,飞扬挺拔,容纳宽阔与时尚。大厅里独特三维通风设计,携着徐徐海风,而东南亚风格的室内设计、自然的竹木装饰,还有黎锦铺满的桌帷,一种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崛起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沐湾的温德姆酒店呈橄榄形,由一条美丽的海水景观运河将地块分成南北两部分,每部分都有3个建筑物,将酒店主要的公共空间布置在海水运河两侧。运河南侧为餐厅、咖啡厅、酒吧等,北侧为超大规模的SPA和健身设施。开敞的咖啡厅与酒吧、超大室外露台、美丽的海水运河和穿梭的游艇,在落日余晖下映衬出别样风情。

  本土元素 市场大势所趋

  位于五指山脚下的亚泰热带雨林酒店,则以“溯黎家之源,融雨林之幽,享生命之本,养身心之忧”为宗旨。建筑为东南亚风格,兼具五指山山区富有传统和民族特色的船型屋与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同时融合了当地黎苗文化的图腾,如大力神、蛙纹等图案,使酒店建筑极富民族特色。

  在保亭七仙岭君澜度假酒店,因为山里物资丰富,酒店就地取材,用荔枝树干配以灯饰,做成了大堂吊灯,巧夺天工。因本地人多为黎族和苗族,酒店内多处设计透露着浓厚的黎苗文化气息。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海南的景色便是沙滩海水、碧天椰树,于是各酒店的风格主题也是紧抓这一点不放,这便形成了当下主题风格重复的弊病。”王健生说,近年来,游客对度假酒店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游客在度假休闲中更看重情调与品位的精神享受。

  “以本土元素为主题的度假酒店,这将是一种市场需求。”谢祥项是三亚市旅游协会的秘书长,他认为海南原住民文化在西式的冲击下,已经淡化。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中,若能有别样的黎苗或是疍家特色的度假酒店,就会像绿野丛中的花儿一样,吸引着资深、高端的游客。他同时表示,目前的星级度假酒店多由集团管理,在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的背景下,若要试水海南元素,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报三亚7月30日电)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