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三亚湾留影。本报记者 孙清 摄

游客在三亚吃海鲜。本报记者 孙清 摄
本报记者 王玲雅编者按: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府党组通过座谈、下联系点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认真梳理汇总,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将意见建议向相关部门反馈,做到“一对一”认领,要求条件成熟的要立即改,条件不成熟的创造条件尽快改。并把群众意见的整改与“重点项目年”和“科学规划年”及其他政府中心工作融合起来,根据群众意见调整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法,以群众所思所盼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激发发展的活力。
为做到立查立改,确保各项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本报特开设专栏《接地气 做实事 共谱三亚新篇章》,不定期把市政府党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征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基于意见的整改情况以专题报道形式公之于众,也欢迎广大市民、游客监督、检验。今日刊发第十二篇。
征集到的群众意见:
旅游环境整治力度不够,需要健全长效机制
记者走访
问题一: 海鲜排档依然存有少数欺客宰客现象
7月1日,网友@最近爱唱金色童年在新浪微博上发表旅游随感:“这一顿晚餐妈妈吃得很郁闷,被宰惨了,三种海鲜吃了好几千。爸爸说这真是无良商家呀!当是教训了……”随后,有网友表示“太恐怖了”,还有一些人继续追问是哪家餐馆,想获得具体方位信息等。
记者浏览相关网站后留意到,诸如此类的“游客三亚吃海鲜被宰后吐槽一下”在网络上似乎一直没有断。在这个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这场围绕“海鲜”的食客与商家的无止境的较量,曾为三亚带来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巨大的市场份额的流失。
这也是三亚人们心底的“痛”。由于媒体或自媒体曝光海鲜大排档市场的混乱及宰客现象,让很多喜欢海鲜的旅客怕挨宰而纠结或望而却步。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几个春节,三亚旅游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屡遭诟病。2012年春节海鲜排档“宰客”事件,2013年春节“回扣门”事件……三亚旅游市场在摸爬滚打中成长,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
问题二:
抹不掉的黑导、黑车、黑景点
在三亚旅游市场上,还有一些抹不掉的“黑点”与海鲜市场欺客宰客同时存在。就在今年2月4日,三亚河东区管委会综治办、经济科等部门联合执法,在鹿回头马鞍岭端掉了一个黑旅游点,将一个“非法一日游”团伙摧毁,2名黑导游被移送公安机关,另外共没收氧气瓶11个、潜水服92件。
7月15日,记者在解放路步行街逗留少许,迎面走来递发旅游景点宣传单的“拉客仔”便多达七八个,记者表示想去蜈支洲岛游玩一上午的想法后,一位自称是可以给到最低“团费”的“拉客仔”穷追不舍,表示愿意提供相关优惠。
随后,记者来到了大东海旅游区,尽管“阳光巴士——三亚诚信一日游”营业点赫然在目,但周边仍然有少数几位“工作人员”在散发“非法一日游”的宣传单。一位来自湖北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来三亚的第一天在大东海被出租车司机带到三亚湾坐摩托艇,对方表示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海上游凤凰岛”,然而坐着摩托艇在海上“晃荡”了十分钟后,发现所谓“景点”只是换一个角度看凤凰岛,仅十分钟花去了李先生120元。
部门回应
加强整治力度,健全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周春华告诉记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为进一步深入整治我市旅游旺季在涉海涉水旅游、旅游交通、旅游经营以及旅游餐饮及安全等旅游市场诸多领域突出问题,加强旅游环境整治力度,健全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市假日办对需要长期整治的问题以及在整治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汇总出《三亚市继续整治旅游市场突出问题工作任务一览表》。
“其中,第一批梳理过程共发现问题60项,经过为期半年多的集中整治,31项问题已经基本完成整改,另外29项是旅游旺季长期存在的问题,已经作为延续问题在继续推进整改。”周春华介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共22项,目前这51项问题均在有条不紊地跟进中。
整改措施
启动暗访机制,全面推动旅游市场整治
自今年1月1日开始,全市旅游市场启动暗访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具体来说,由各联合执法部门有关人员、媒体代表、群众代表组成暗访小组,让群众参与寻找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每周至少暗访2次,配合明察,找准问题,以问题促进对旅游企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就发现的相关问题,由专门工作人员汇总相关材料,研究具体解决措施,力求标本兼治,在未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周春华表示,以暗访配合明察,对以身试法的旅行社和导游加大了查处力度。比如,暗访小组经暗访发现三亚立达和三亚民间旅行社与“去哪儿网”合作,擅自带游客前往蜈支洲岛滕海社区和东岛附近的非法潜水海域,进行潜水活动,经调查后立案,已依法处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责任旅行社5000元罚款和责任人2000元罚款的处罚。
强化监管方式,不断规范海鲜排档经营秩序
据统计,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市174家海鲜排档的游客接待量达到52万人次,较去年同比显著增长,增幅达8.7%,其中,超过40%的海鲜排档增幅高达15%以上,个别海鲜排档,如三亚友谊路下岗职工海鲜加工广场,2013年国庆期间日接待游客6000多人,同比2012年国庆期间增幅高达30%以上。
“这些数据的背后,与市场监管的日渐常态化分不开。”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面对曾经上演过的海鲜排档市场欺客宰客现象,市工商管理系统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化市场监管方式上狠下功夫办实事,积极破解海鲜排档市场监管难题。
海鲜排档经营信息公示平台的构建,海鲜排档监管中社会监督的引入,海鲜排档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海鲜排档行业协会的成立,以及海鲜排档党团、工会组织的创建,引导商标注册、打造海鲜排档文化品牌……这一切,都是市工商局在海鲜排挡市场监管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
据介绍,除此之外,全市全面实行海鲜排档经营信用等级升降级管理制度,对海鲜排档经营实行信用等级升降级管理,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长期守信)、B(守信)、C(轻微失信)、D(严重失信)四类,对长期诚信经营、消费者满意度高评价较好以及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表彰或行业协会奖励的海鲜排档,提升其信用等级;对失信经营者则根据其失信实际情况予以相应降级,并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8家旅游服务和产品不合格供应商被列入“黑名单”
周春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三亚旅游服务和产品不合格供应商问题突出表现在酒店方面,主要是海坡一带小产权家庭旅馆资质不齐全,未依法办理消防许可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上半年,旅游服务和产品不合格供应商问题作为2014年整治工作重点之一,市旅游委与市工商、交通、住建、消防、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分河东组和河西组,巡查和抽查相结合,加大了市场检查力度。目前,共梳理出38家旅游酒店不合格供应商,对于违规企业,除依法查处以外,还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在旅游政务官方网予以公示,增加其违法成本;同时,加大了电子行程单检查力度,禁止我市各旅行社采购这些不合格供应商;并向各知名旅游网络电商(携程、淘宝、去哪儿、艺龙、途牛、同程、驴妈妈等7家)去函,禁止其在网络平台上推介不合格的旅游服务和产品不合格供应商。
同时,为打击涉海非法经营行为,整治涉海经营乱象,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防止破坏海洋资源,维护好三亚的旅游形象,市海洋局与渔业局牵头联合执法,根据本市海域地理和涉海经营活动特点,设站派驻海洋执法力量,按片区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工作。据悉,为加大力度整治黑潜水点、黑摩托艇等非法涉海旅游,仅7月份,相关部门联合海上执法巡查23次,岸线巡查8次,海岛巡查5次,执法人员巡查447人次。
“疏堵结合,双管齐下”整治非法一日游
周春华介绍说,关于整治非法一日游问题,宜采用“疏堵结合,双管齐下”的管理措施,不断推动完善“诚信一日游”项目。“诚信一日游”项目,除了现有的“阳光巴士”以外,将逐步扩大覆盖面,面向全市有资质的旅行社,让旅游行业阳光起来。在2013年4个固定服务咨询站点的基础上,今年经市政府带领相关部门实地考察,将新增7个固定服务站点,进一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她表示,未来的“诚信一日游”项目还将进入全市各旅游酒店,让旅游服务真正触手可及。
此外,市旅游委加强了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执法的力度,经常性巡查各游客密集地,没收小传单,驱散进行非法一日游的不法人员。今年以来,非法一日游受到严厉打击,散发小传单队伍大量萎缩。同时,旅游委与市科工信部门也加强了执法力度,并联合通讯运营商,对非法小传单上的电话进行了屏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非法活动的恶劣影响。
记者获悉,2014年上半年,全市共出动旅游执法工作人员 1208人次、执法车260辆次,检查旅游企业708次、旅游从业人员 1409人次,查处违法企业14家、查处违法导游7人、查处无证导游人员3人,共处罚款11万元。
“针对我市潜水旅游还存在少数非法潜水点违规接待游客、旅行社以零负团费模式组接团、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出现“回潮”苗头等问题,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力度,综合运用受理投诉、约谈劝诫、明查暗访、流动巡查、日常检查结合联合检查等有力措施。”周春华表示,要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警告、责令整顿,同时依法严厉查处,对旅游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打击态势。
加大对旅游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
随着在线旅游的快速发展,网上旅游预订引发的投诉不可小觑。周春华说,在线旅游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经营不具有经营资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比如说海上旅游黑潜水点非法招徕游客及一些非法旅游电商以攻略和户外俱乐部的形式向游客推荐旅游产品等,不仅携带了安全隐患因子,还带来了酒店预订房纠纷等诸多问题,这些已经引起了市旅游委的高度重视。
上半年,旅游网络市场相关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一方面加大了旅游电商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与大的电商平台建立了联动的工作机制。其中,针对旅游网络市场上自由人、散客跟旅游电商签约后较多引发酒店订房纠纷的情况,市旅游委根据《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要求双方依法签订正规合同,发生问题依照合同约定妥善处理此类纠纷。
“除此之外,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参与了旅游网络市场的监管与整治,通过官方网站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并以司法、行政调解之外的第三方力量进行旅游纠纷调解,积极促进当事人互谅互让,引导当事人达成合理的和解,及时化解纷争。”
三亚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局局长张理勋介绍,市旅游委还约谈了各大旅游电商在三亚的负责人,要求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强网络旅游市场的监管,坚决下架不合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从网络方面杜绝种种安全隐患。
周春华表示,面对来自网上的旅游投诉越演越烈之势,未来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我市旅游电商监管模式。一方面要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建立“红黑名单”及诚信档案共享等联合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推动旅游网站推出新的旅游电商经营许可审核标准,具体措施边推进边细化,注重抓落实促整改。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