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多少人在做着“乱扔矿泉水瓶子”的事
有多少人在做着“乱扔矿泉水瓶子”的事
来源:红网     作者:修梓馨    2014-09-18

  “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当地时间15日晚,正在马尔代夫进行首次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下榻饭店会见中国驻马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当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福康说到中马旅游合作时,习近平一番幽默的插话,引得全场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我们不搞一锤子买卖,要留下好名声。”习近平一席话,再次赢得全场热烈掌声。(9月17日新华网)

  “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习总这一句朴实的话,带给人们的应该是“会意”的笑。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曾偶尔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乱扔矿泉水瓶子”的行为。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良习惯,也是必须要改正的“劣习”。而“乱扔矿泉水瓶”的行为,不仅仅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也反映出了一个人是否有环保意识,从中更能体现出一个人是否真正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和热爱美好的事物。

  人们常说,细微之处见真章。一个人的一个细节或小小的举止,恰恰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习总之所以特别提到“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便是源于我们很多人都在“乱扔矿泉水瓶子”。“乱扔矿泉水瓶子”,看似一个简单的小动作,不只是让人观之不雅,还让人看到一个人其内心深处所隐藏的“不羞”观。如果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并以此为“羞耻”,我们的大自然也便变得很美。

  然而正如古人所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社会氛围究竟怎么样,不妨看一看这个社会的官场氛围怎么样?或者,看一看我们的官员做得好不好?“乱扔矿泉水瓶”,也许对一些官员来说可能不屑为之。毕竟他们有人“伺候”着有人为其“效劳”,手头上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自己“扔”出去。可在破坏大自然环境上,一些官员的所作所为则是毫无顾忌,甚至完全不顾民意大肆破坏我们的家园。

  在很多地方,一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也为了想谋取私利,便准许污染企业在当地建厂排污。类似的情况,可谓数不胜数!我们的河流我们的土壤,正在官员们的准许下遭到破坏和污染。“乱扔矿泉水瓶子”与之相比,真正是小巫见大巫。一个矿泉水瓶子的污染是极其有限的,可一个化工企业的污染可能会影响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并且,乱扔的矿泉水瓶子还可以捡起来,但被严重污染的土地要想修复好,恐非一日之功,有可能是永远也无法修复。

  比如此次河南省获嘉县爆发的群众抗议污染企业事件。在网络上,人们的争议似乎都停留在“警察是持枪还是对讲机护卫县官”之上,反而忽略了事件爆发的根源即人们抗议污染企业。面对此类事件,人们的目光往往只停留在官员身上,人们的“仇官”情绪也会再一次被点燃。但当我们人人都有“不乱扔矿泉水瓶”的环保意识,人人都有爱护他人家园和爱护自己家园一样的觉醒意识,我们的环境才会变得美好,我们也就不会被污染所包围。

  “我们不搞一锤子买卖,要留下好名声。”习主席的话,饱含真情,也表达了习主席本人的心声。无论是干事业,还是为民谋福利,都不能搞一锤子买卖。搞一锤子买卖,是急功近利和极其短视的行为,更是危害到我们美好家园的行为。“要留下好名声”,就是要充分尊重当地人的意愿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只有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事业,才能获得当地人的拥护,也才能为自己为我们的党和政府留下好名声。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