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宁文通村:鼓励村民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万宁文通村:鼓励村民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来源:南海网     作者:修梓馨    2014-11-05

  8月26中午,又是一天骄阳似火,此时的文通村,升起了一股改造建设热,边肚村委会书记村书记黄业平一把抹掉额头上的汗珠,望着那些崭新的白墙红瓦说,“这热度往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据黄业平介绍,此前,文通村祖祖辈辈都居住在简易的平房里,几十户人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村里环境也很恶劣,因此附近百姓曾说“文通村没有文也不通路”。

  然而,这一切从2012年开始便成为历史。2012年10月,为优化村庄建设布局,改良村民居住环境,在万宁市政府支持下,村民们每户领到5万元的政府住房改造专项补助。从那时候开始,村民们按黎族风格自主修建自己的新居。

  这一天中午,村民吉有泽及亲属冒着烈日给自己家的两层楼房涂抹涂料。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洋楼,外墙壁是富有黎族风格的红色,一共花了将近二十万元。吉有泽说,除了政府补贴的5万元,剩余的都是自己这些年来的积蓄,“政府都帮助那么大了,祖祖辈辈多少代人那有这样的好机会啊”?

  “一天发生一个变化,乡村每一天都在变美”,这是这些天来人们对该村巨变的惊讶。现在在文通村再也没有了茅草房的踪影,还因地制宜修建了一批新的村庄绿道和休闲景点,为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修建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景观,村容村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风格独特的楼房,挺拔而起的水塔,整洁优雅的乡村公路,花红柳绿的田野风光……

  现在在文通村再也没有了茅草房的踪影,还因地制宜修建了一批新的村庄绿道和休闲景点,为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修建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景观,村容村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现在在文通村再也没有了茅草房的踪影,还因地制宜修建了一批新的村庄绿道和休闲景点,为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修建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景观,村容村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此前,文通村祖祖辈辈都居住在简易的平房里,几十户人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去年10月开始,村民们按黎族风格自主修建自己的新居。这是村民房子改造前后的图片。(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居住环境好了,怎么提高生活质量?

  8月26日下午3点,烈日当头,阳光从枝繁叶茂的菠萝蜜树缝洒下来,文通村农家服务站的空地前,几个村民在树荫下乘凉,他们喝着椰子水彼此闲聊,周围偶尔传来一声蝉鸣。村民吉有泽坐在石凳上打盹,修房工人告诉他,他家的两层楼房过几天就可以完工了,吉有泽觉得松了口气,忙里偷闲乘个凉。

  不过吉有泽也有烦心事,眼看着居住环境变得好了起来,可收入还是不见增长,他家只种了400棵槟榔,靠卖槟榔一年收入不过一万块左右,家中也没有更多的土地,想种经济作物也没有办法,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没有什么劳动力。

  往后如何发家致富?吉有泽陷入了沉思。

  其实,在走访中南海网记者发现,这是文通村的百姓目前急需解决的发展致富的问题,它就摆在全体村民眼前。

  多少年来,他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着,可是生活质量依然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如今,虽然居住环境变好了,可是如何增长收入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村民急切发展经济的热情在上个月有了新方向。

  据了解,该村村民目前主要的收入是橡胶、槟榔及水稻。可是,“这些农作物收入都不稳定,经济产值也不高,而且人均土地也不多”。

  因此,如何增加经济收入不仅成为村民们的问题,也成为上级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

  省委副书记指了一条致富路

  就在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文通村迎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宪生。

  今年7月23日上午,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宪生来到文通村调研时,边肚村委会书记黄业平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如今的文通村已经具备乡村游的条件,他希望村民能解决游客的吃住问题,搞好旅游观光项目,把经济搞活,让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李宪生听了村委会书记的想法后非常赞成,李宪生当场提出,文明生态村建设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促使村容村貌不断发生变化,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收入不断提高。

  于是,村里不仅加大了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而且增加了许多游玩的项目,如村委会购买了三十多辆自行车,方便游客骑车游;如万宁市政府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新项目,扶持村民做农家乐,每家每户发了50只小鸡仔,目的是要让村民增收致富,就得改变观念,发展新项目。

  村民告诉记者,省领导到访村里的那天,万宁市下了一场大雨,洗淡了多日的酷暑。而对于文通村来说,李宪生副书记的鼓励就像这场及时雨,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村干部“带头搞农家乐”

  今年7月底的一天,焕然一新的文通村突然迎来了一批游客。

  黄业平还记得那天热闹繁忙的场景,下午杀鸡宰鸭做农家菜,晚上露天表演黎族歌舞。晚上十点,送走了意犹未尽的游客,文通村回归了往日的宁静。然而,这一陈子的忙碌,却给村民增加了将近一千元的“接待费”收入。

  虽然尝到了甜头,可黄业平却“感觉不是很爽”。他认为,虽然游客们都说挺满意,但他自己深知,这样的接待能力很匆忙很简陋,如果没有完善的旅游景区配套,“不说下次如何接待,有没有下次都说不定”。

  “不能只靠政府输血,我们老百姓要靠自己造血,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生存。”村书记黄业平说。

  说干就干。8月26日下午,文通村村长黄亚才家门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豆大的汗珠从建筑工人们的脸上、身上滴下来,沁入大地。他和几个亲兄弟合股建的农家乐餐厅就要完工了,话语间藏不住的是黄亚才的喜悦。

  据了解,自从文通村纳入兴隆绿道休闲体系建设以来,村里的鱼塘被改造设计为淡水垂钓基地,房前屋后也广泛地栽种黄蝉、垂榕等各色花木。黄亚平的家门前就是这个垂钓基地,在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引导下,黄亚平凭借自家地域优势,在垂钓基地旁边修起了农家乐,现在工期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他盘算着:“等到9月份农家乐餐厅起步以后,就会开始做家庭式旅馆。”

  说到家庭旅馆,村委会书记黄业平还是有点担心,因为至今为止大部分村民都抱着陈旧观念,不愿意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给游客住。黄业平说:“我们黎族村改造以后,新房子都很宽敞,还有很多2、3层楼房,拿出一些房间做家庭式旅馆再合适不过,然而村民就是思想不开放,一边抱怨收入不高,一边又不愿意解放思想。”

  提及村里发展旅游业的未来,黄业平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说除了村干部带头之外,村里会慢慢做思想工作,计划陆续带村民去琼海等地考察旅游文明生态村及家庭旅馆的发展模式。加上第一家农家乐也要正式开张了,他相信,只要有人先尝到了思想解放的甜头,村民们就会陆续加入进来。

  改造后的村民房子里焕然一新的家具。(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文通村村长黄亚才和几个亲兄弟合股建的农家乐餐厅就要完工了。(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如今,村里不仅加大了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而且增加了许多游玩的项目,如村委会购买了三十多辆自行车,方便游客骑车游;如市政府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新项目,扶持村民做农家乐,每家每户发了50只小鸡仔,目的是要增收致富,就得改变观念,发展新项目。(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致富路已经打通

  这一天傍晚,村民吉有泽家里的2层楼房过两天就要完工了;

  这一天,村长黄亚才忙前忙后没歇口气,他说,村里第一个农家乐餐厅九月份就要开张了;

  这一天,村书记黄业平送走了一批乡村游的客人,他说,村民致富的路子已经走开了。

  这一天,文通村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人,他们是镇政府请来安装无线WiFi设施的电信工人。不久以后,这里将会成为一个免费无线WiFi覆盖的新型生态旅游村庄,这是继为树木建“二维码身份证”之后该村的又一项信息智能化举措。

  如今的文通村每一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海南乡村游的一个好去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收入都会得到提高。

  (南海网海南万宁8月2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孙令正见习记者税博报道)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