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10类传统民居揭秘 文昌符家宅斑驳之中窥见富丽
海南10类传统民居揭秘 文昌符家宅斑驳之中窥见富丽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黄蕾    2014-11-07

  我省10类传统民居入选《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都啥风格?

  文昌市头苑镇百年符家古宅三栋连体的中西合璧建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渝摄

  文昌铺前胜利街骑楼。 南国都市报记者李小岗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对全国传统民居开展调查后,于10月将调查成果汇编成三大本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共归类出包括港澳台等地区在内的599种传统民居类型,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善的中国传统民居分类全集,并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主要分类依据,破解了长久以来我国传统民居分类难题。其中,我省传统民居四大区域十种类型入选。分别是琼南民居:疍家渔排、崖州合院;琼北民居:火山石民居、多进合院、南洋风格民居、南洋风格骑楼;琼西南民居:儋州客家围屋、军屯民居;琼中南黎族民居:船形屋和金字屋。

  □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

  记者探秘

  琼北民居南洋风格代表之

  百年符家宅:斑驳之中窥见富丽

  拥有百年历史的文昌符家宅,是入选中国传统民居名录中琼北民居南洋风格民居的代表。这座大宅深藏于海南文昌市文城镇头苑松树下村,故此又称松树大屋。曾辉煌一时的它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见证了数十年的庄严辉煌、数十年的热火朝天、数十年的清幽宁静。如今,斑驳的墙面虽然让它失去了一些锐气和生气,但却丝毫不减它的霸气和大气。

  从文昌文城市区出发往北,沿203省道铺文线方向行进,驱车行进20来分钟,即可到达绿树葱笼的头苑镇松树下村。绿树丛荫的乡间小道,将记者引向符家宅。看宅人符策轩使劲拉了拉锈迹斑斑的链子锁,随着锁匙插在锁孔里发出生涩的“咯吱”声,这座在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沧桑老宅终于在记者面前敞开了大门。

  海南的百年老宅并不少见,但像符家宅这样同时融合了琼北乡村民宅风格、南洋骑楼风格与伊斯兰拱券风格,且规模宏大的现存民宅,则是寥寥无几。

  符家宅始建于1915年,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3栋连体2层瓦顶房和8间横屋组成,共有34个房间,是海南比较传统的三进单横屋式。3间连体的大屋结构相近,均为中间中堂、两边配以卧室的设计,中堂旁残留的半段台阶通往2楼。3间正屋之间的2楼都勾连相通,横跨天井,把院落划分为8个小天井。符家宅以泰国黑盐木和当地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文昌本地的优质灰浆粘合,结实的用料也使得老宅历经百年依旧岿然不倒,哪怕榕树、野草在墙体中滋生蔓延。

  进入符家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层层叠叠的伊斯兰风格的拱券连廊设计,马蹄形、三叶形、弓形与尖形的拱券运用是符家宅的一大特色。多道拱券并列的纵联拱筒式门廊庄严肃穆,像一个个美妙的取景框,截取出最别致的风景,每换一个角度,都会获得一份新的惊喜。

  符家宅还引入了当时比较新式的建筑风格:3栋2楼相通的连体楼设计、2楼房间的前后两个内阳台、从屋顶和阳台顺着柱体延伸至天井的排水管,这样的建筑概念使得老宅在今天看来也不落俗套。

  据符策轩介绍,符家宅的拱券元素还引来了大批建筑学者前来考察,受到了媒体、户外探索爱好者等各界广泛关注。符家宅中的海南人文元素更是随处可见。除了结构设计外,木雕、石雕、灰塑、浮雕、阴雕、镂空等中式传统工艺在松树大屋里的细节处彰显无遗。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渝)

  琼南民居

  疍家渔排

  “渔排”是海南疍家民居的典型样式之一,是疍家人在延续传统水居船屋、临水吊脚屋(也叫“疍家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生产和生活需要建造的,也是现代疍家人为了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的集养殖、捕鱼和居住为一体的民居样式。

  疍家渔排分布在海南蛋家人聚居地的港湾河汊,现存实例在陵水新村、三亚红沙等地的港湾内有分布。

  代表建筑为陵水新村镇新村港内郭石桂渔排和位于其南侧的黎孙喜渔排。

  崖州合院

  崖州合院民居是琼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闽南民居和广府民居的影响,结合了琼南地区的常年干热、雨季有暴风雨的气候特点,形成独具琼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

  崖州合院主要分布在乐东至三亚等市县沿海汉族村落。

  代表建筑为乐东黄流镇陈运彬祖宅和九所镇孟儒定旧宅。

  琼北民居

  火山石民居

  海南火山石传统民居多始建于明清时代。现存的火山石民居的中间木结构与瓦结构都经过多次翻新,而火山石墙体一直沿用至今。火山石传统民居院落沿用竹筒屋布局特征,即短面宽,长进深,两户间形成长巷,多排并列形成村。建筑风格受海南琼北传统民居、多风雨的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以火山石为主体建材的热带风情建筑。

  现存完好的火山石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海口市西南部羊山地区,定安、澄迈县北部以及儋州市的木棠镇、峨蔓镇。

  代表建筑为海口市旧州镇包道村侯家大院和遵潭镇湧潭村蔡泽东宅。

  多进合院

  多进合院并没有脱离大陆传统民居的基本格局,仍然延续了大陆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合院式空间布局。多进合院式传统琼北民居的基型是由正屋、横屋、路门院墙等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多进合院在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定安、澄迈等市县境内村庄均有分布,存量较多。其中以文昌、琼海、海口地区的自然村最为集中。

  代表建筑为文昌市富宅村韩家宅。

  南洋风格民居

  这种风格民居的基本型都是建立在传统琼北民居基本型的基础之上,只是外观装饰、某些空间布置、构件、规模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变化,形成具有琼北特色的南洋风格传统民居新形式。

  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定安等市县境内部分村庄有分布,存量较少。现保存完好的建筑大多是集中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前这段时间建设的。

  代表建筑为文昌市文成镇松树村松树大屋和会文镇欧村林家宅。

  南洋风格骑楼

  南洋风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现存较完好的骑楼建筑较少,主要分布在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等市县境内市区和墟镇。目前存量较多和保留较好的是海口骑楼老街区,包括水巷口、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等,文昌市铺前镇胜利街也保存较好。

  代表建筑为海口博爱骑楼街骑楼和文昌铺前胜利街骑楼。

  琼西南民居

  儋州客家围屋

  命运多舛但却拥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客家人来到海南岛并居住于此,形成了当地的客家文化,而儋州客家围屋则是这些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生动体现。

  儋州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儋州东南部地区,以和庆镇、南丰镇范围为主。

  代表建筑为儋州南丰钟鹰扬围屋和南丰海雅林氏民居围屋。

  军屯民居

  军屯民居是儋州市西北部地区独有的民居形式,其院落布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布局形式,经过时代演变,民居的建造也开始与儋州西北部地区的环境相结合。

  军屯民居是军屯文化特征明显的民居类型,主要分布于儋州西北部地区。

  代表建筑为儋州王五陈玉金宅和王五谢帮约宅。

  琼中南黎族民居

  船形屋

  船形屋,是富有黎族特色的传统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黎族人称其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意为“竹架棚房子”。

  船形屋以山面为入口,作纵深方向布置通常由前廓、居室和后部的杂用房三部分组成。

  代表建筑为东方市白查村船形屋和俄查村船形屋。

  金字屋

  随着黎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接触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人的房屋建造技术,村寨中古老的“干栏”式住宅建筑越来越少,而代之以结构、材料都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仿汉式金字顶房屋。

  金字屋在海南的黎族自治县、乡均有分布,在白沙的润方言区和保亭及陵水的赛方言区较为集中。主要流行于五指山中心地区以外的黎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区,所处地域大部分是山区丘陵地带。代表建筑为昌江王下乡洪水村金字屋和初保村金字屋。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