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名驹作品珐琅彩壳椰画
海南椰雕传承人吴名驹
椰雕蓝牙音箱
槟榔喜罐。供图:吴名驹
2014年,在省非遗中心的协助努力下,由国家非遗项目海南椰雕传承人吴名驹以“海南椰雕”作为申报项目,成功入选了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以下简称“徽章”项目)。这种探索性尝试的成功很快带来了收效,在获得该项目认证后不久于山东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吴名驹的“海南椰雕”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接洽谈和交易签约仪式上的“明星”。
非遗手工艺,如何在传承中获得多元的生产性保护,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海南的非遗保护者们开启了另一种思索。
■ 本报记者 杜颖 见习记者 刘操
“近7年时间来,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一直关注的是如何让更多海南非遗项目纳入‘世界非遗名录’,而这一次的改变,或许可以打破以往,为海南非遗保护提供另一个通道。”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陈佩感叹。
2014年,一项经过许久酝酿最终成功申报的工作悄然完成,给海南从事非遗保护的从业者打了一针兴奋剂。
这一年,在省非遗中心陈佩等人的协助努力下,由国家非遗项目海南椰雕传承人吴名驹以“海南椰雕”作为申报项目,成功入选了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以下简称“徽章”项目)。这种探索性尝试的成功很快带来了收效,在获得该项目认证后不久于山东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吴名驹的“海南椰雕”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接洽谈和交易签约仪式上的“明星”。
海南多年憾失“徽章”项目申报
2006年我国设立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海南在非遗保护上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传统文化技艺走出岛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近几年来,黎锦纺染织绣技艺经不懈努力被纳入世界非遗保护项目后,对其生产性保护带来了深远且卓有成效的推动。为此,我省非遗保护的重心和焦点近年来一直围绕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非遗名录”等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录展开,并未对其他名录及项目予以过多关注。
带来这种改变的,是去年省非遗保护中心学者陈佩偶然一次江浙之行。在浙江举办的一场全国性文化博览会上,陈佩发现云南展出了一批由蜡染布料经过创意设计后的美人扇,布料采用的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蜡染技艺制作,而扇子的外形又有现代工艺的设计美感,跳脱灵动,订者如云。这一把小小的美人扇的卖点更在于,云南方面宣布,其技艺正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其含金量和价值因这块招牌而被市场广泛认可。
“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由此走入了海南视线。
早在14年前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东盟手工艺品促进和发展协会就在东南亚创立了“杰出手工艺品徽章项目”,旨在鼓励手工艺人通过使用传统技艺和材料来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对创新、适销设计的重视程度。“徽章”项目的意义在于为手工艺品设定质量标准,提高国际认知度,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其认证活动框架内的能力建设和推广活动也能帮助手工艺人维持生计,过上幸福生活。
随后鉴于在东南亚的成功经验,“徽章”项目被逐步推广到中亚、南亚、东亚、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西非等地,如今已是全球性的文化项目。
2008年我国曾经承办过一次认证活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关注到其所带来的品牌价值,发动各省积极申报的,为我国手工艺,尤其是纳入非遗项目的精湛手工艺品谋求到一个“世界级”的闪亮名头,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海南的申报和参与。
椰雕产品入选 范例作用凸显
“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申报项目作为延续海南非遗手工技艺,打响海南非遗品牌的另一个渠道呢!”陈佩建议。
“徽章”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扶植手工艺人的旗舰项目,其目的在于鼓励手工艺人利用传统技艺、图样和风格,通过创新的途径来制作产品,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目的。
至此,海南决定搭上每两年才进行一次的世界范围内“徽章”评选申报的列车。
2014年,经过多月的筹划,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推荐非遗手工艺品“海南椰雕”进行申报,经过几轮评审,最终成功入选“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随后,椰雕技艺传承人吴名驹也参加了在浙江举办的世界工艺文化节专题展览。
带着这样的一种“世界级”的手工艺业界荣誉,更容易开拓市场,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海南椰雕产品,这是吴名驹在获得“徽章”认证之后半年多来的感触。此期间,他带领创作团队为传承并拓展市场而设计的椰雕音响,通过蓝牙、NFC、音频线、WiFi等将手机、电脑的音频信号连接到椰雕音箱中的新创意,赢得了如雪片飞来的订单。而名气的由来,正是得益于他所获得的“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非遗手工艺品,还要迈过几道坎?
海南椰雕借助“徽章”项目,将手工艺与现代工艺充分结合生产出更加贴近迎合市场的产品,进而实现了对这一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它的实践也给海南非遗保护带来了深度思考:我省非遗名录中有20余项涉及手工技艺的非遗项目,这些手工艺技艺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得到生产性保护呢?
陈佩认为,非遗项目中有一些项目,比如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制陶技艺、贝雕、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等,应该由政府层面积极引导鼓励其申报“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为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延续创造条件。但是,也有一些技艺却无法实现,比如海南的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其原材料本身就无法得以规模性的获取,所以在实现生产性保护上难度就非常大。
“有了响亮的名牌之后,如何将传统的非遗手工艺在市场上拓展开来,让非遗手工艺在当下‘活’下来并且‘活’得好,仍是一道不易跨越的门槛。”吴名驹表示。 一方面是政府层面要把握机遇加以推动,另一方面,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来看,利用“徽章”项目认证平台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艺是否也仍存在一些难点?
即便现在有不少订单飞来,一个成熟的市场产品还是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研究论证和磨合,也依然需要承担市场风险。吴名驹举例,目前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以椰雕为核心的创意商品生产,比如椰雕音响、椰雕蜡烛、椰雕茶叶罐等,由于自己还在起步阶段,不具备自行生产能力,因而有了设计图纸和方案后,更多时候还是要到岛外其他地区去寻找生产厂家外包进行批量生产,从打样到生产成品,等待时间都较长,这期间业内又有很多新产品问世了,我们传统的脚步是否能追得上市场的瞬息万变,本身就存在风险。
加之,现在愿意从事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人力队伍不足。“此外,还要看手工技艺本身是不是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创造性改良、适销、性价比高、生产有持续性等一系列要求。”陈佩认为,这些就更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在非遗保护中能够认真梳理分析,创造好的扶持环境推动更多非遗手工艺品走向世界。
链接
“徽章”项目 进入有门坎
获得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的手工艺品,可以获得徽章证书,其每一件获得“徽章”认证的产品都将得到一张证书。证书可以被当做宣传工具来使用(仅限用于该产品或产品系列),以证明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那么,如何才能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徽章”项目之列呢?
记者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了解到,手工艺作品达到“徽章”项目的技术标准,方能获得徽章认证。获得认证的作品则可以被视为类似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标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的国际专家评审团将以下四点作为“徽章”项目认证的评审标准:一是杰出性:表现杰出、技艺精湛,使用高质量原材料,高水平技艺,注重生产细节;二是真实性,体现文化认同和传统审美观,要能够对传统手工艺的美学进行文化阐述;三是创新性,设计和生产创新传统和现代的成功结合,材料、设计、生产过程的创造性改良;四是适销性,即产品要适销于本地或国际市场,产品的功能性,潜在客户的安全使用,具有性价比,和生产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所有报名参加徽章认证还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环保:材料和生产技艺的环保,天然染料、天然纤维、可回收材料的可持续使用,对材料的使用和加工过程以不破坏环境为原则;二是公平:申报的手工艺品本身具有社会责任特性,生产者遵守劳动法,尊重知识产权,生产过程中任何个人和团体均受到平等对待。符合所有评审标准的产品将获得“徽章”认证。这是对手工艺产品高水平的认证,为手工艺品生产设定了基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