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市罗京村公期,老百姓用准备好的鸡集体祭拜公祖。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 本报记者 李佳飞 实习生 韦思瑶
对海南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吃“公期”是海南人每年正月的头等大事之一。
“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一年一度的区域性祭神活动,也叫“军坡”,其本意原指所供奉、拜祭的神灵或者祖先的生日,也有些是对于当地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纪念日。很多地方的“公期”大多集中在正月,因为大家都认为一年的头一个月是一年里影响最大的时间段,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这个道理。
1300多年历史的海南公期
提起海南“公期”,不得不说一个在海南已经家喻户晓的人物——冼夫人。据史料记载,冼夫人在辖治海南期间,建置崖州,恢复海南与中原的联系,平定海南叛兵匪贼,使得海南地方安定,百姓乐业。她大胆改革,奋力图强,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因此,海南人民群众尊称她为冼夫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圣母娘娘、郡主夫人、懿美夫人等,她既是一位历史英雄,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灵偶像。
海南各地的“公期”大多都是为了纪念冼夫人,据传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纪念方式历代不变,既有神话色彩,又不失表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
可边吃边看的公期文化
作为海南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公期”和海南黎族的“三月三”、儋州的“调声节”、苗家的“花山节”、府城的“换花节”等民俗传统节日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海南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王俞春介绍,海南的“公期”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因为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所以,有些人干脆叫“公期”为“吃军坡”。而在重仪式型的地区,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在文昌地区还会“绑戏”,就是请琼剧戏班到村里唱戏,富有的村子还会请人一连唱3个晚上。因此,过“公期”可以得到视觉听觉上的感官新奇享受。
“公期在海南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海南民间一个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王俞春说,研究和发掘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探究它的历史渊源、了解它的风俗习惯、探索它的发展前景,对发展和弘扬海南民俗文化、丰富海南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海南整体文化素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吃公期尝遍各地美食
当然,过“公期”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吃”字,没有吃过“公期”的人,一定不够了解海南各地的美食文化。例如,在琼北,公期“打边炉”一直是最受欢迎最传统的烹饪手法,炉子搁在桌中央,热腾腾地冒着气,旁边炒菜环绕一圈,很有气氛。一锅清水,加几片姜、几根葱,重点全在主材上,各地重点不同:定安打边炉以黑猪肉为主,澄迈选小黄牛肉,临高煮鲜鱼,屯昌是玉米排骨,石山壅羊汤……无论你在哪,只要围炉一坐,入乡随俗,学会当地人的吃法,一定可以享受到原汁原味的鲜美。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海南过“公期”,还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海口市民岑小姐说,她老家农村的“公期”仪式,首先是用鸡来祭拜“公”,然后再斩了上桌当菜。拜公一般选用个头大个的公鸡,有些地区还会每家每户出一只鸡,集体祭拜,形成壮观的“百鸡宴”。
此外,过公期的许多人家还会上腌粉,类似海南粉、抱罗粉,又稍有不同。通常主人准备好拌腌粉的“卤”和花生米、牛肉干、葱花、竹笋、香油、酱油等,客人来时则自己动手,饿了就吃,吃多少调多少,主随客便。
在海南文昌、海口、琼海等地,吃“公期”还有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海南椰子八宝饭,海南椰子八宝饭中有莲子、百合、红枣、冬瓜糖、花生仁、豆沙等食物,在公期宴席接近尾声时上,类似于餐后甜点,糯糯甜甜,寓意生活甜蜜美满。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