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气息浓重的琼海老房子咖啡屋
■ 本报记者 蔡倩
自2009年始,每年赶来博鳌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与会嘉宾们都爱聚集在镇上的一间咖啡馆——“老房子”咖啡馆。习惯了泡咖啡厅的宾客们初次来此总会收获新奇和故事:咖啡馆里居然没有现代的咖啡机、精美的咖啡壶和咖啡杯!只见一个细长的锡制大壶煮着开水,咖啡小妹持一个纱布漏子,里面盛着研磨好的咖啡粉。漏子在壶里高低拉动,最原味的咖啡便都留在开水里了。
咖啡小妹告诉大家:本地人100多年来都是这样喝咖啡的。而且“歌碧”要趁热喝、大口喝、嚼着咖啡渣,才够味道!小妹所说的“歌碧”,就是“咖啡”,自从海南下南洋的祖辈把它从东南亚带回来后,当地人就沿用了这一叫法。
海南人融合西式咖啡并本土人的喜好,研究出咖啡豆和着牛油与糖在炭火上拌炒的特殊烘培方式,完成品色泽油亮,散发独有的风味;沖泡时,必须往杯中先加入炼乳及砂糖,再将滚烫的咖啡倒入,才能让每个元素充分融合,轻轻搅拌之后味道更香醇均匀。
“歌碧”,很有本土味道,又很潮,从名称,到口感,到品用时的心情,海南歌碧演绎着别样的风情。
到琼海市中原镇的老南洋咖啡馆里坐一坐,翻看那如故事书般穿插着南洋故事的点菜单,听店主为你讲一段古。《琼海县志》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华侨何麟书从马来西亚引进咖啡种籽,在境内试种100亩,获得成功。”琼海人何麟书也是第一个将橡胶引种中国的,而当时引种咖啡,仅仅是因为橡胶从种植到开割需要8—10年,兼种更为快速见效的咖啡,在当时或许是权宜之计,不经意间却又创下了另一个历史。这是有记载的我国首次大批引进咖啡种植取得成功。从那时起,琼海人便喝咖啡成习惯,成为中国最早从咖啡中得到快乐的时尚小资人士。
老南洋咖啡馆里,咖啡沿用的不仅仅是“歌碧”的名称,咖啡的炒制、冲泡等全过程都原汁原味保留了传统,如采用海南本地咖啡豆,依然沿用传统加牛油、加糖炒制的工艺;冲泡时用传统大壶、白袋过滤,已经习惯了现代咖啡工艺和咖啡文化的宾客必然会找到乐趣。
海南的咖啡文化,同样蕴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浪漫。在琼海市潭门镇的流连潭门咖啡馆里,咖啡的浓香里正闪耀着南海文化的光辉:更路簿、手工打造的帆船模型、鲤鱼灯、海捞石镶嵌的影壁,还有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各种珍宝,如瓷器、青铜器、金银饰品、琉璃、钱币等,这些宋、元、明、清等年代不同的宝物,是深远的南海文化的真实写照。
“开这个咖啡馆,我们老渔民经常过来坐坐,给年轻人讲讲潭门人闯南海的故事。”潭门老渔民黄庆河坐在馆里,口若悬河地向年轻人讲述着更路薄的故事,让咖啡也增加了几分香浓。
或许因为是原产地,咖啡愈醇厚,却愈加平民。被都市小资奉为时尚奢侈的咖啡文化,在海南却被诠释为平常朴素。在琼海,咖啡文化还带上了几分田园的清新。在这里,田野边、村落里、水塘边、万泉河旁,你都能找到咖啡厅,洗脚上田的农民、捕鱼归来的渔民、做小本生意的商人、来此一游的游客,都汇聚一堂,喝咖啡就像喝茶,随意而自然。
如今,以老房子为代表的乡土咖啡文化正在琼海渐渐兴盛。几乎每一个特色小镇的打造,都伴随着一个当地本土咖啡驿站的诞生:博鳌镇墟老房子咖啡馆、海边老房子咖啡馆、美雅村水塘咖啡驿站、龙寿洋龙寿传说咖啡驿站、嘉积老房子咖啡馆、中原老南洋咖啡馆、万泉原乡人咖啡馆……咖啡馆已经融为“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