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来,琼海市彬村山华侨农场印尼村作为琼海乃至海南旅游富矿,频频被慧目者赏识、被捷足者先登。特别是近年来,琼海市提出打造田园城市发展战略,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尼村更是备受热捧。印尼村将以什么样的姿态,何时成为田园城市的一朵奇葩?
异域风情特色突出
印尼村的特色,就是至今保留传承的印尼风情。彬村山华侨经济区(农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安置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2000多人。
印尼村也就是农场五队,是印尼归侨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子,现有140户400多人。这里曾集中安置了160多名印尼归侨。半个世纪以来,他们较好地保持着印尼当地的生活习惯,如用印尼话进行日常交流,烹制印尼饭菜,制作丰富的印尼糕点,唱印尼话歌,跳印尼舞以及保留婚丧、宗教习俗等。原印尼雅加达中华中学校长、全国侨联原名誉主席张国基先生,曾于1990年莅临考察该村,为该村挥毫赐“海南印尼村”墨宝。
印尼村除了印尼歌舞、印尼美食,还有火红的木棉、金色的教堂。婆娑的树木掩映着村庄,花红草绿,林木成荫,村边周围,归侨们种植许多东南亚特色的树木、香料和水果等,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热带植物园。
自2013年底印尼村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保留原有自然景观基础上,对村环境进行景观化改造,注入印尼风情元素,打造特色印尼文化村,极具印尼特色的村门、特色农家乐、观景庭、文化展览馆、小吃街等景观及设施相继完工并开门迎客,印尼村已成为了琼海旅游的特色景点。
美丽的彬村山,多彩的印尼村。去年12月29日,彬村山华侨经济区隆重举行“东南亚风情侨村(印尼村)行”活动启动仪式,盛情迎客,更是把印尼特色风情游推向前台。彬村山华侨经济区工委书记谢金元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把风情侨村打造成为彬村山特色品牌,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侨村。
村民鼎力共建共享
印尼村民非常珍重传统的风情习俗,几十年来秉持异域生活习惯,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充分体现归侨爱国爱场、兴村富民精神情怀。
2014年国务院侨办表彰了一批全国华侨农场建功立业模范人物,印尼村印尼归侨杨江华获此殊荣。杨江华是一名普通的割胶工人,中学毕业后,扎根农场胶园,爱岗敬业,精心管理胶园,刻苦钻研割胶技术,不断提高干胶产量。即使在胶园遭受2005年强台风袭击,胶树损毁严重,割胶的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他不为外出务工的优厚待遇所动,深情地守候着那片自己抛洒青春与汗水的绿色胶园,为华侨农场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广大归侨的榜样。
在印尼村土生土长的廖立功,年轻时一直在外打拼。从印尼村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廖立功便毅然选择回乡投资。2014年7月,廖立功租用村里的60亩土地,出资300万元打造印尼特色餐厅及配套景观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目前第一期景观区已经基本完成,特色餐厅在春节前试运营。
廖立功告诉记者,自己回乡投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乡土情结。儿时被当成篱笆的木棉树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其中也承载了村民很多的生活记忆。现在的印尼村在保留异域风情的基础上,完善了基础设施,总长4公里的硬板化道路环绕村庄,新水塔的修建也让村民用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这良好的创业环境,不仅激发他的创业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催生他感恩乡情及回报之心。廖立功对印尼村投资创业充满信心。
社会热望扩大影响
印尼村是琼海市的一张特色名片,以其独特的东南亚风情文化,吸引着大批文化人、游客前往参观访问。
去年11月9日,琼海市音乐协会会员走进印尼村进行采风创作。印尼老归侨陈良定热情地给大家讲解了她们一家从国外返回海南的始末,向大家展示了印尼的传统服装,还唱起了印尼民谣、跳起了印尼传统舞蹈。老奶奶忘情的表演赢得了音协会员一致的掌声。
在村里的广场旁,热情好客的村民给音协会员一行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咖喱饭、印尼膏、烤串等等,每一种菜都是印尼的传统美食,这极富特色的美食包含着这个印尼村村民对客人浓浓的情意。(琼海市旅游委供稿)
(审核:蔡云 编辑:黄慧)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