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准题词问候
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百年电影剧照墙上看到多幅《红色娘子军》剧照时,红色娘子军后代激动无比。 通讯员 谭国宁 摄
著名作曲家黄准(左)和祝希娟。 通讯员 黄小玲 摄
■ 本报记者 蔡倩
通讯员 王路生 黄小玲
55年前,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把那一抹红色传遍大江南北,琼海市也因了这部电影而扬名海内外。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也是经典电影《红色娘子军》全国公映55周年和红色娘子军成立84周年,在这一纪念活动开启之际,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影家协会举行系列纪念活动——邀请红色娘子军后代亲友团参访上影集团总部,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影摄制基地,参加海上电影论坛第三讲——旋律人生(著名作曲家黄准专场),与著名作曲家黄准及著名党员祝希娟的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
相见欢:咱们又见面了!
6月23日下午,上海电影集团总部。
“您好!咱俩又见面了!”九十高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曲作者、著名作曲家黄准紧握着来自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班长卢业香之子翁祚雄的手亲切地说。去年9月,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纪念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黄准和翁祚雄曾应邀参加。“再次见到您,我非常高兴!”翁祚雄的眼眶湿润了,他抹了抹眼角,激动地说。
“祝老师,您好!很荣幸再次见到您!”红色娘子军后代亲友团团长王路生紧握着电影《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的扮演者祝希娟老师的手,深情地追忆道:“从1988年海南建省,祝老师首次回‘娘家’琼海探亲后,曾不止10次回琼海,而我与祝老师的见面次数也多了起来……”祝希娟和王路生还共同追忆起27年前,祝希娟琼海之行中最精彩的细节:在琼海宾馆,祝希娟巧遇到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沈醉先生。“我终于‘抓’到您啦!”面对祝希娟的幽默,沈老先生也以幽默作答:“想不到我这个‘南霸天’被娘子军连长抓个正着!”言毕,彼此开怀大笑。
最让祝希娟和黄准惊喜的是,她俩还见到了红色娘子军故乡的另外3位亲人,他们是:红色娘子军排长王运梅的外孙媳符彩虹、红色娘子军老战士黄任男之孙谭国宁、纪实文学《红色娘子军传》作者庞启江。
祝希娟想不到在自己的另一个“娘家”——上影集团见到了红色娘子军的后代,这让她感到莫大的惊喜。祝希娟一一握着他们的手,说:“看到你们不远千里来上海与我们相聚,我很高兴,我向你们致意……”
一位是因主演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而成名海内外的表演艺术家,一位是因创作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曲而开启自己精彩的音乐人生的著名作曲家;另外四位是来自红色娘子军故乡的后人,他们因了这部红色经典电影的诞生,他们从深圳、从海南来到了上影集团总部,来到了娘子军生前梦寐以求的中国电影百年诞生基地,开启了又一段他们与红色娘子军早已浓得化不开的特殊情缘。
忆往昔:在海南的光辉岁月
“我的人生最大的亮点是从扮演娘子军开始的!”
祝希娟说,1959年,为了拍好《红色娘子军》,她和黄准等剧组人员来到海南,与生活中的娘子军共同生活了半年,体验海南农村的生活。“冯增敏教我练习射击的动作,反复提醒我注意提步枪的规范性,她还带我在乡下的农户家中,与农民一起吃地瓜饭……正是有了半年的体验生活的经历,我演起吴琼花这个角色才得心应手。”1962年,祝希娟因主演了这部电影中吴琼花的角色而获得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并被评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祝希娟还追忆起10年前,她与黄准随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和著名导演谢晋共同率领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摄制组琼海行的团队,回到娘子军故乡,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与健在的娘子军王运梅、王振梅等重逢的场景,“我一生的亮点是娘子军给予的。”她说,当她和谢晋在纪念馆内看到冯增敏的遗像时,她和谢晋一同落泪,“她不该走得那么早……”10年后重提旧事,祝希娟又陷入了深深的缅怀,“与冯增敏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我永生难忘!”
难忘的相逢,共同的记忆。当祝希娟接过亲友团赠送给她的红军斗笠时,她欣喜地戴上斗笠,仿佛是电影中的琼花戴着斗笠去侦察敌情的情境再现……
“10年转眼就过去了。当时,我还年轻;10年后我更年轻了!”在座谈会上,刚刚迎来自己九十诞辰的黄准回忆起2005年时到访琼海,曾亲自指挥娘子军老战士们齐唱起《红色娘子军连歌》,那幅场景令人激动。她说,为了创作电影《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她曾三下海南岛在冯增敏等娘子军战士的帮助下,广泛搜集民间音乐素材,访遍民间歌手。“主题曲那一段段铿锵有力、富有海南特色的旋律的诞生,就是在这种形态触发了灵感而创作出来的。”
伤别离:书赠偶像
见面会即将结束时,曾长期研究红色娘子军史的庞启江,依依不舍地将自己编著的图书敬呈给祝希娟:“这是我编写的《红色娘子军传》,敬赠给您!”祝希娟接过书,连声说:“我将好好地拜读和珍藏。”言毕,祝希娟还向庞启江索要了两本,说是要转赠给朋友。
庞启江还拿出一本书,请祝希娟在扉页上签名留念。签名后,祝希娟转身拿出庞启江赠给她的书,要求庞启江补签他的名号。他们两人相互签名的细节,颇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意味。
庞启江告诉记者,他自小在红色娘子军诞生地阳江镇长大,听闻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并时常与生活中的娘子军一起聊天,听她们讲述那段震撼人心的巾帼传奇,深受革命历史的熏陶。青年时期,他在公社电影放映队担任放映员,为农民放映最多的就是电影《红色娘子军》。有一次甚至连续赶场5个放映点,一直放到天亮。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这部经典电影,他还学会了用海南话现场为观众配音。“每看一次电影《红色娘子军》,我都会激动不已;这一次专程来上海与大家共同观摩,心情更是欣喜!”
“我母亲最爱看这部电影,特别是那些战斗的片断,她生前每看到娘子军发起冲锋,枪声震天价响的时候,就特别来劲,就会站起来重复表演一番她当年战斗的射击动作。”红色娘子军班长卢业香之子翁祚雄说,“我母亲和她的姐妹们共同缔造的一段传奇人生激发了谢晋们的创作灵感,我母亲特别爱听影片中的那首歌。”翁祚雄抹了抹眼角告诉记者,其母亲在去年4月19日临终前,他就是播放这首歌为其母亲送行的。
红色娘子军排长王运梅之外孙媳妇符彩虹是首次来上海。她说,影片中红莲产子的创作原型就出自其外婆的人生片断。外婆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当娘子军那年秋天,她产下了一名男婴,可惜当年的战斗生活残酷,男婴最终夭折了……“所幸的是,我的外婆的后半段的人生有了新惊喜,我这次来上海,也代替她完成了一个遗愿:感谢上影为她们的人生传奇创作出一部红色经典。”
谭国宁是红色娘子军战士黄任男之孙,可惜他的奶奶去世得早。但其奶奶和她的姐妹们经常操练的那个红色操练场,就在他的老家——阳江镇红色村。谭国宁从小就在那片操练场上与伙伴们聆听那段红色的历史,所以当他再次看到电影中出现的娘子军在操练场上操练的画面时,他倍感亲切。他认为这次来上海观摩电影《红色娘子军》感觉非常微妙,他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观摩之旅。”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