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哆咪吧一角
■ 本报记者 许春媚
长期以来旅游商品销售额占海南旅游总收入比例的提高都非常缓慢,旅游购物经济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短板。近年来,海南部分旅游商品企业意识到了旅游文创商品中所蕴含的商机,也纷纷涉足其中。但由于资金缺乏、销售渠道不畅、创意不足等等诸多因素,处于萌芽状态的海南的旅游文创商品产业一直难以有大的作为。
海南的旅游文创商品企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难题?旅游文创商品产业该如何走下去?近日,海南礼物、哆咪人、南海部落等数位省内相关知名旅游企业界人士聚在一起,对这些话题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讨论碰撞出一条可行的发展方向。
颠覆传统旅游购物模式
在海口市中山路的骑楼老街上,一家散发着浓郁南洋风情的名为“哆咪吧”店铺经常会让外地游客甚至本地市民流连不已,这里的名信片、手绘杯、创意饰品等等都成了热销货。这是海南哆咪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开设的旅游文创商品实体店铺之一。
有关旅游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游客除了基本团费外,一般都愿意花费800至1500元用于旅游购物。在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旅游业总收入的70%左右,而海南却是低至10%左右,目前旅游购物的人均费约为141元,整体低于国家旅游平均线。
“有很多到海南的游客抱怨‘拿着钱不知道买什么’,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让他们产生消费欲望的旅游纪念品。”海南哆咪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春刚认为,海南的旅游商品已不能再简单地满足“纪念作用”,“而是应要革传统旅游商品的命,在开发设计上要有别于传统旅游商品,把文化特色、实用价值和时尚特色融入其中,这样游客才会买你的账。
如今,看好旅游文创商品产业的这一前景,海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团队和企业纷纷涉足。谷春刚告诉《旅游周刊》记者,海南传统的旅游购物行业固守原有的营利模式,“比如景区,旅游商品企业要进去开设店铺销售商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利润需要分成给景区,而旅游商品企业只能拿小头,这就逼得企业在产品的定价上必须要往高走。”
多年来,海南旅游商品市场进入门槛低,竞争无序而混乱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缺乏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所以许多旅游商品企业只能与旅行社、购物点结成回扣返点的畸形利益链条捆绑,因而《旅游法》一实施,旅游市场秩序一整治,零负团费、强制购物一被取缔,结果便一损俱损,大伤元气。虽然几年时间过去了,但海南至今未出现能指导旅游商品产业健康发展的省级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因而整个行业仍然处于盲目发展的阶段。
从源头出发建设渠道
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出发大厅里,有一家名为“海南礼物”的店铺。这家海南伴手礼连锁店的名字,正如它朴实直白的名片一样,堆满的都是最代表海南特色和具有现代情怀的礼物。这家简约低奢的店面设计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包装精美的产品整齐地码在木制货架上,复古的顶灯散发着温暖色调的光线,打在墙面悬着的油画上,烘托出小店浓浓的文艺小资气氛。这里大多数产品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从价位看,着实是一家“亲民”礼物商店,而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上,又绝对符合现代人追求的独特品位。
作为“海南礼物”的经营者,海南游礼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健说,就是要给来海南的游客提供一个有公信力的质量好的不宰客的旅游商品文创店铺。
就海南旅游商品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的原因,省旅游商品企业协会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总的结果表明,游客目前对海南旅游购物的印象就是“有钱买不到好东西,有好东西不能发现。”“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源头出发,建设一条过硬的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文创商品的销售渠道。”吴忠健说,目前海南已经有不少团队和企业加入到旅游文创商品的开发设计行列中,“但要把这些成果流通到游客手中,却受限于资金、人员等因素。因此,我们在做好产品研发的同时,还在内部专门划分出一个团队进行渠道建设。海南旅游文创商品的口碑打不出去,除了特色的产品设计外,还差销售渠道的文化包装和氛围。”
吴忠健告诉《旅游周刊》记者,目前公司的发展理念就是在资金来源有保证的前提下专注做渠道铺开的工作,开设实体店铺,以规模树立品牌,“开始先和市场接轨,做出一定的成绩后,看到旅游文创商品产业‘钱’景的政府会反向推动这个产业,比如会在税收等政策上予以扶持。”
学人之长探海南道路
“目前我们协会从事旅游文创产业的会员比较少,大多是一些手工作坊式的企业。”海南省旅游商品企业协会秘书长杨国玉说,目前海南的旅游文创商品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而且管理经营粗放,与其他产业联动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宣传力度不足,推介方式落后,“所以海南的旅游文创商品产业发展迟缓,而国内外旅游文创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据有关媒体报道,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伴随着有关部门自下而上的政策扶持,同时形成了一种集聚化的发展态势,在产品的设计上注重文化与生活的传承。比如今年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台湾馆带来的文创产品许多都是在分享“庶民的生活美学”,比如“来哟”品牌的包,宣传的内容就是将台南的牛皮制作师傅、70岁的裁布阿公以及隐身在农村的裁缝妈妈整合起来一针一线缝制最有人情味的包。这些创意产品有着共同的特点:源自生活、价格亲民、兼具实用性。
而在旅游文创商品产业的管理经营上,北京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抓住日益庞大的旅游商品市场,北京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创立了“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店,通过品牌授权、特许运营商运营的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定一批公司作为特许运营商运营。随后,北京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条例规范和保障“北京礼物”的运营。
“我们公司是海南做旅游文创商品起步比较早的几家公司之一,感觉政府对旅游文创商品产业这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走了4年虽然能活下去,但走得比较艰难,全是靠自己原有的渠道厚积薄发,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展。”海南美道南天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南海部落)的客户总监牛晓明认为,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合作,尽量探索出一条适应海南本地市场的道路,而海南的旅游文创商品产业也可以由此获益,得到推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