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水白沙打开旅游新天地
山水白沙打开旅游新天地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黄蕾    2015-11-25

  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罗帅村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白沙牙佬村黎族新郎与新娘。 本报记者 易宗平 摄

  白沙天涯驿站元门跑马场。 本报记者 苏晓杰 特约记者 陈志强 摄

  游客在白沙老周三最美黎寨游览。 本报记者 苏晓杰 特约记者 陈志强 摄

  11月的白沙黎族自治县,骄阳似火。值此时节,外来的游客纷至沓来。

  11月7日的“啦欧门”庆丰收活动拉开了帷幕。传承数百年的黎乡庆祝山兰稻收获的日子,已成了白沙旅游新的品牌。当日的主场青松乡,人们耳畔满载黎民的歌谣,山兰稻的清香轻抚着鼻腔,乡间道路上充斥着本地方言和各种外地口音。当烤得酥爽的五脚猪、鱼肉端上数十米长的拼桌,芭蕉叶的桌布愈显诱人。有人用竹筒干了一杯“酉并”酒,何其畅快。

  这就是白沙旅游的别样风情——观山玩水、黎苗风情、地质奇观,有别于海浪沙滩的琼岛景观。

  招徕企业,开发旅游市场

  时下的白沙正走上一条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要摆脱落后工业和农业“老三样”种植,旅游业俨然是白沙最好的选择之一。

  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扶持旅游企业做好旅游项目建设,白沙起草并通过了《白沙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邀请了北京土人规划设计院、中国策划研究院海南中心专家考察该县相关旅游资源点,并欢迎企业前来开发旅游资源。

  据了解,目前,希望集团投资建设的木棉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今年将投资5亿元;由海南龙溪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付俄岭镜花缘景区累计投入规划资金300万元;白沙红坎生态谷项目(狩猎园)正在做可研编制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预计整个项目投入资金2亿元。

  白沙的努力逐渐收到成效。据统计,今年1-9月全县共接待过夜游客19.2万人次,较2014年同比增长6.61%,实现旅游业收入9792万元,较2014年同比增长6.6%。

  完善设施,增强旅游体验

  配套设施是旅游业的支撑点之一,其建设情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业的成败。很显然,白沙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付诸一系列切实的行动。

  例如白沙绿道景观工程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开工建设;为进一步完善现有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罗帅“仙女溪”溯溪设施和登山绿道设施也已提上日程;九架岭木棉观景台及栈道项目的三个观景平台——九架岭木棉道、九架奇观、雾绕青峰,目前已完成施工设计,计划投入资金210万元;今年新建、改建的旅游厕所任务为13个,截至9月30日已完工7个,完成率53.80%;剩余6个正在施工中。此外,邦溪芭蕉实验区和文化广场旅游厕所点也在设计规划中……

  “明年‘三月三’的主会场将设在白沙,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一次难逢的机遇。我们希望借此打响白沙旅游品牌,对白沙来说又多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游客来说则多一新的旅游天地。”该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牙叉11月24日电)

  白沙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旅游产品体系

  观光旅游产品:陨石坑地质观光;九架岭、红坎岭、仙婆岭山地特色景观观赏;松涛湖泊观光;乡村田园与民俗观光;野生动植物观赏

  生态旅游产品:鹦哥岭、南美岭生态考察、科普、教育

  养生度假旅游产品:松涛滨水度假;九架岭乡村民俗度假;红山外田园度假;红坎雨林度假;温(冷)泉养生度假;高尔夫度假;中华医药养生度假

  特种旅游产品:松涛雨林狩猎;南美河漂流;红坎雨林探险;南渡江源头远足;鹦哥岭、南美岭露营

  科普旅游产品:陨石坑天文地质科普;白沙绿茶文化科普;鹦哥岭自然生态科普;农林产业科普

  产业旅游产品:万亩橡胶示范园产业旅游

  文化旅游产品:白沙黎族歌舞文化旅游;阜龙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

  专项旅游产品:生态考察;田园采风;摄影写生;自驾车

  2、特色旅游产品

  (1)生态养生旅游;(2)国际生态旅游;(3)天文地质旅游;(4)狩猎旅游;(5)游艇休闲旅游;(6)母亲河探源旅游;(7)自驾车(房车)旅游

  3、旅游线路设计

  (1)省内及珠三角客源市场推荐线路

  休闲度假二日游

  生态休闲:陨石坑地质生态旅游区——松涛滨水养生度假旅游区——红坎热带河谷养生度假区——南美岭生态休闲旅游区——鹦哥岭山地生态旅游区

  文化休闲:牙叉风情小城——松涛滨水养生度假旅游区——海南橡胶观光园——邦溪坡鹿保护区——邦溪高尔夫度假旅游区

  养生度假:松涛滨水养生度假旅游区——细水狩猎度假区——光雅温泉小镇——木棉温泉高尔夫度假区

  户外游憩二日游

  南美岭生态休闲旅游区——红坎热带河谷养生度假区——南开河谷原生态旅游区

  松涛滨水养生度假旅游区——红山外田园度假山庄——南开河谷原生态旅游区

  (2)国内北方客源市场与国际客源市场推荐线路

  精华一日游

  陨石坑生态地质旅游区——松涛滨水养生度假旅游区——牙叉风情小城——邦溪坡鹿保护区

  陨石坑生态地质旅游区——牙叉风情小城——木棉谷民俗度假村——鹦哥岭山地生态旅游区

  精品二日游

  陨石坑生态地质旅游区——霸王岭长臂猿保护区——鹦哥岭山地生态旅游区——红坎热带河谷养生度假区

  牙叉风情小城——陨石坑生态地质旅游区——松涛滨水养生度假旅游区

  邦溪坡鹿保护区——鹦哥岭山地生态旅游区——木棉谷民俗度假村

  (3)主题旅游线路

  探奇与度假旅游线路:“牙叉—仙婆岭”田园风情探奇与山地度假旅游线、“陨石坑—松涛水库”自然探奇与滨水度假旅游线、邦溪野生动物探奇与高尔夫度假旅游线、“鹦哥岭—红坎岭”生态探奇与雨林度假旅游线

  原生态徒步旅游线路:南渡江徒步探源旅游线、红坎瀑布溯溪探源徒步旅游线、南美河漂流旅游线

  白沙“非遗”掠影

  白沙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全县有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后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老古舞》《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入选2010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有《黎族文身》《黎族骨器制作技艺》《黎族民间故事》《渡水腰舟》《黎族双面绣技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家级3处

  1、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白沙黎族传统纺织绣技艺的历史悠久,至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织绣技艺之一。该技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2、黎族老古舞:白沙老古舞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膜拜。2010年入选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老古舞是黎族人民使用面具等道具,配用民族乐器伴奏,集体参加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

  3、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白沙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是一种传统制陶方法,是最古老的制陶方法之一。主要流传于海南岛中南部黎族聚居的地区,现只有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尚存泥片贴筑法制陶技艺,该项目于2010年入选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省级5处

  1、黎族文身:文身通常是在青春期时开始,最小者6岁,多为12岁。自唐代起,便有古籍记载黎族妇女有文身的习俗,宋代以后记载更多,明代黎族文身仍盛行,清代对文身记载甚多,民国时期,黎族妇女文身渐减。现代文身习俗逐渐消失。

  2、黎族骨头簪:骨头簪是黎族妇女习惯佩戴的一种精致、美观、珍贵的头饰。也是青年姑娘出嫁的陪嫁或走亲访友、喜庆节日时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3、黎族民间故事:白沙民间故事十分丰富,2009年入选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新中国成立后,白沙县采录整理的民间故事主要有:《“饿死岭”》《马岭的传说》《甘工鸟》《山蜞的由来》《悔呀鸟》《“隆闺”的由来》等数十篇。

  4、渡水腰舟:白沙县渡水葫芦腰舟制作技艺入选2008年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族很早普遍使用葫芦腰舟渡水。

  5、黎族双面绣技艺:黎族纺织的双面绣技艺为润方言黎族所独有,目前仅有5名润方言黎族老年妇女掌握双面绣技艺。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张靖超 采写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