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方冷空气吹热海南“候鸟游”康体养生游等销售火爆
北方冷空气吹热海南“候鸟游”康体养生游等销售火爆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5-12-02

 

  每年冬季,我国北方省份便有不少人选择到海南过冬,今年也不例外。记者近日走访海南旅游市场了解到,受天气因素影响,北方提前进入大寒,而海南温暖一直延续进12月份,大批“候鸟”涌入海南过冬。专家预估,今年的“候鸟”数量以及候鸟所带动的短期海南游客流量将有望创下新的历史高度。以短途市县游、康体养生游和邮轮游为主的候鸟旅游产品销售火爆。

  候鸟数量开始明显增多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刚刚退休的刘桂芬去年冬天到海南做了一回“候鸟老人”,从此就迷上了这候鸟生活。“以前在北方过惯了冬天也觉得没什么,去年冬天,出国的一位老姐妹把海南的一套房子借我住了几个月,那感觉真是太好了,阳光沙滩,平时冬季老犯的关节痛也没有了,所以今年打算继续来海南过冬。”

  像刘桂芬这样,受亲戚朋友带动,来海南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旅游周刊》记者走访一些房产中介公司了解到,在海口、三亚、琼海等地,近期前来咨询房屋短租业务的顾客明显增多,租客大部分是来自外省的候鸟族。

  “目前在我们这里报名‘候鸟游’的游客年龄均集中在60岁—75岁老年人之间,报名情况十分火爆。”海南康泰国旅产品部市场总监厍雨婷告诉记者,候鸟式旅游是近几年西北、东北各省份盛行的一种度假方式,目标群体主要针对“银发一族”。

  “不管是白天的鹿回头公园,还是傍晚的大东海,不管是去大型超市,还是坐高铁从海口往三亚走,都会发现人流量明显增多,上周三亚南山寺的接待量达到了1万人,其中散客就占据6成以上,而三亚市区内川、黑、晋等外地车牌打头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了。”海南旅行社协会副会长房新海用他上周在三亚的出差体验告诉记者,候鸟南飞的季节已经来临。

  房新海认为,北方今年提前进入寒冬,而海南天气却持续温暖,是今年候鸟旅游市场的一项利好因素,再加上环岛高铁即将开通的好消息,三亚海口等主要候鸟聚居城市城市环境的改善,也是推动市场火爆的主要因素。按照目前候鸟涌入情况,房新海预估候鸟数量可能又将创下新高。

  候鸟旅游产品销售火爆

  “来海南置业的长期居住型候鸟据统计已经达到10万人,而这10万人派生出来的家人朋友海南短期游、聚会可达到30-50万人。”海南康泰国旅中国公民旅游中心总经理何鹏认为,候鸟旅游市场已经大体可以占到我省旅游总容量的10%左右。

  “除了前些年的环岛型产品之外,引导长期居住海南的候鸟们进行各个市县的深度游,是旅行社针对候鸟市场,应该着力的方向。”何鹏告诉记者,长期居住海南的候鸟老人在海南人眼中是外地人,而在外地人眼中他们又是新海南人,所以这些候鸟老人希望深度了解海南,可以作为新海南人自信地向省外的朋友介绍海南,这就需要旅行社针对他们的需求,打造深度的旅游产品。

  “短途、分段式并且可以做多次重复出行的,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比如像五指山、保亭、琼海等市县特别受候鸟的欢迎。”何鹏告诉记者。

  据了解,环岛高铁即将开通,不少旅行社还特别推出了一些西部市县的旅游新产品,带候鸟老人坐着高铁游西部,发现海南西部本色。

  “时下到五指山看红叶,热热闹闹过完年到昌江看木棉花,4月份再到琼海赏樱花。”何鹏表示,目前这些产品已经进入预售阶段,咨询预售情况比较火爆,可见候鸟们探求海南的需求比较旺盛。

  除了市县的短途游外,“康体健身+丽星邮轮游”也成为今年候鸟旅游产品的一大卖点。据统计,60以上的老年人占据游客总量的一半以上。

  打造满足候鸟需求产品

  总体来说,候鸟老人的消费并不高,他们更青睐舒适价廉物美的一日游,以及特色餐饮的消费,业内人士表示,应根据候鸟老人的特点,打造特色实惠的旅游产品,尽量满足候鸟的个性需求。

  要充分发挥候鸟在海南度假的优势,把他们喜欢的产品不断发展,逐步完善,把海南的旅游特色和完善的服务,从他们的口中宣传出去。”房新海认为,如何要做到让候鸟老人满意,那就是价廉物美。针对候鸟老人的消费特点,满足他们的要求、

  除了旅游产品的物美价廉,何鹏认为,下一步完善交通是各个市县政府旅游部门的工作方向,比如老人想去五指山牙胡看梯田,想去体验琼中什寒村的传统村落,却没有舒适的交通方式可以到达,这是非常遗憾的,而文化民俗内涵的旅游目的地正是老年人向往的。

  “候鸟旅游产品中应该更多融入一些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并且穿插一些民俗小故事,这样候鸟老人就会成为充满激情的义务宣传员。”何鹏告诉记者。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