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国家公园百年实践告诉我们什么?
全球国家公园百年实践告诉我们什么?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黄蕾    2016-10-26

  ■ 丁宁

  近日,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外专家聚首上海就已经在试点建设的中国国家公园展开热烈讨论和观点交锋,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据统计,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诞生以来,全球125个国家建设了近万座国家公园,成为全球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去年,美国国家公园总共接待了3亿多名游客,给美国带来了11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还带动了价值32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我国目前有不少由中央和地方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国家级旅游区,诸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海洋公园、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据统计,2015年,约有1700万海外游客到访我国各类国家级旅游区。

  既然已经有各式专项类公园,为何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办还要联合发文、试点建设中国国家公园?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扬点出了价值所在:国家公园关注的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保护,而在中国现行的是以资源类型为分类依据的保护地体系,因此,整合势在必行。

  专家们指出,100多年的全球国家公园发展实践,国家公园体制机制设计非常重要,决定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成败。从目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中央直属管理、地方管理和中央与地方混合管理。从程序上来说,首先是通过立法成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垂直管理全国或全省的国家公园,也可以中央委托地方管理。这样的好处是破除地方和行业利益的藩篱。

  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屡被提及。几代都居住在班芙小镇并在班芙国家公园工作的专家哈维·洛克说,“从实践上看,国家公园划归地方管辖,效果不太好,因为地方眼光一般容易局限在眼前利益和地方利益,而国家公园属于全民、全国乃至全人类,因此,加拿大人通过实践,最终把国家公园都交给了联邦政府或省政府去管理。”

  专家们的另一个统一观点是,建议国家公园的机制设计一定要平衡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而且,要强调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高层次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既反对粗制滥造的开发,也反对刻板守旧。应该科学划定,分类施策。如在国家公园内可以划定不同地区,分设特别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生态恢复区、传统利用区等,采用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政策。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中外国家公园目前存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营利性上。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不收费,美国收费则较低,他们都有政府拨款支持。而中国多数景区是自收自支,因此门票一般都比较贵,导致中国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性体现不明显。因此,未来中国国家公园的体制设计一定要体现全民性和公益性。(《中国旅游报》)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