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主场系列活动在海口举行。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刺绣技艺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自己的技艺,吸引市民围观。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6月10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陈望)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进一步展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10日晚,“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主场系列活动在省文体公园省歌舞剧院广场举行。
启动仪式上的临高人偶戏表演。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启动仪式上的舞蹈表演。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自2006年以来,文化部连续11年举办“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对于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申请,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活动现场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授牌。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启动仪式上,海南省文体厅相关负责人为刚刚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授牌,同时举办第四届海南民间传统技艺大展,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观众展现出海南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四届民间技艺大展有42名传承人参加,涵盖了海南省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三大类别的展示、展销,共计31个项目。传统戏剧将有琼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育明老师的现场演唱,还有儋州调声、海南八音演奏等形式多样的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海南省五批共82项非遗名录项目。
黎族传统织绣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黎族藤竹编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钻木取火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树皮布传承人在现场展示自己技能。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现场还有省邮政集团为群众免费寄送海南省非物质文化明信片,“传递南海文明,传承文化遗产”将祝福寄给亲人;文化服务志愿者向观众免费发放“非遗口袋书”,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
海口市民免费寄送海南省非物质文化明信片,将祝福寄给亲人。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海南省五批共82项非遗名录项目。南海网记者 陈望 摄
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在海口骑楼老街、三亚、保亭、五指山、白沙等市县将结合本地特色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5-6月期间,海南各市县及有关单位将开展、儋州调声、传统琼剧艺术展演、椰雕技艺展、黎族织锦大赛、公仔戏展演等,全省各市县共有各类活动90多项,引导市民、游客参与到传统技艺体验、传统美食品尝、传统戏剧和音乐类展演等活动中,增强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本次活动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海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