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黎鹏
如何进一步做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海南如何传承自己的民乐?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在出席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活动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建议。
“民间音乐属于活态化的传承,长期以来流传于中国各地,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其活动形式相对自由。”席强说,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这让民间文化的传承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土壤”。
席强认为,目前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遇到了体制机制方面的困境。比起专业音乐,一些属于非遗范畴、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往往缺少正式的组织和正规的渠道对其进行有力的支持,未来应不断在此方面加强。
“海南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民间音乐。”席强说,像海南黎族的竹木器乐就是优秀的海南民乐代表,其鲜明的特色体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在谈到海南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时,席强建议海南民乐可以多“走出去”。
“原汁原味的一面有了,海南民乐在创新发展方面还需不断加强。”他说,海南民乐要想有更好地传承发展,就要与内地进行更多互动往来,在创作、演奏上与优秀的艺术团体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通过交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亮点与不足,从而实现健康发展。
“这次举办全国性的展演,对海南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机会。”席强说,此次展演对于海南民乐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借展演,全国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的传统民乐集中到海南,让海南的民间音乐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各地民乐特点,了解发展情况。与此同时,展演的举办也让海南观众关注到了本地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本报海口7月14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