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们正在栽种水生植物。南海网记者 姚少龙 摄
工人们正在施工。南海网记者 姚少龙 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8月30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姚少龙)河里野鸭自由欢歌,岸上工人挥汗如雨,远处海风迎面拂来……8月30日,在海口秀英区长流镇五源河昌明桥段两岸,工人们正在将一棵棵水生植物栽种在清新的黄土里。此段生态修复工程预计今年10月完工后,将与整个西海岸带状公园连成一体,成为海口市库塘沼泽河流滨海复合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新样本,市民游客休闲郊游的新去处。
据五源河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负责人程想军介绍,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全长12.57公里,自2017年2月起全面施工,同年10月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500米示范段建成后,已完成3.3公里的五源河生态修复工程,并全面对市民免费开放。目前,正在着力建设五源河昌明桥段1.6公里部分的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已完成公园道路、V地形塑造、种植土覆盖等基础工作,进入水生植物栽种阶段。根据地形地貌,该河段主要种植鸢尾、狼尾草、灯芯草、箭叶雨久花、红茅草等五种水生植物,每个品种种植数量达8000至20000株。
在紧挨着工地一侧的农田,三两农户正在除草。“修复工程将会与原有地形混为一体,保留五源河湿地原有的郊野风情。建成之后,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将会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程想军表示,生态修复工程在尽量保持该河段的生态原貌、原有建筑、农田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改造,通过河道疏通、湿地植物的种植等措施保护与恢复原生物环境,从而提高湿地水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质量。
家住五源河附近长流镇棠昌村村民吴古善对五源河生态修复工程满怀期待,“等这边建好之后,村里人就可以来这里休闲散步,大家都盼着五源河湿地公园能快些建好。”
而为了普及湿地知识,唤起市民群众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秀英区在做好湿地修复的同时,也通过湿地知识“七进”活动宣讲,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湿地保护和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秀英区农林局湿地办负责人表示,在9月开学季,秀英区将走进各中小学校展开五源河湿地保护宣讲活动。
据了解,秀英区通过这一系列保护、修复与宣传有效举措,有效改善五源河水质环境,保护和恢复五源河流域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使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海口市库塘沼泽河流滨海复合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典范;同时加大湿地保护和宣传力度,通过“七进”活动,唤起社会各界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助力海口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