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的街道、沧桑的建筑、沿袭的风俗、感怀的旧物……如电影般一帧一帧播放着天涯的故事。在天涯区进行老街改造优化、激活老街活力的当下,天涯发布将目光投向老街老物老故事,深情回眸,寻找并讲述那些属于每一个天涯人的记忆。今天,跟天小涯一起来了解一下传说中的“巴黎街”吧。
大脑有记忆,舌尖也是。
当我们回望过去,试图在时间长河中淘漉来时的印迹时,关于美食的记忆,总在不远处向着我们闪闪发光。
对于三亚人来说,那些闪闪发光的美食记忆,其中有一束光的名字叫做——群众街。
说起群众街,许多老三亚人知道在哪儿,但在谈到它时,却更习惯用另一个更本土化的称呼——巴黎街。
群众街得此别名的背后,有着一段并不广为人知的天涯历史。
原群众街社区副书记王裕姜告诉天小涯,数十年前,许多来自东方、儋州、临高等地的人迁徙来到原三亚水产码头(今老渔港海鲜广场)工作。
▲图:90年代的三亚水产码头 来源天涯社区@davidhuangfu
最开始,这些工作人员都居住在三亚河河滩附近,后来集体搬迁到了群众街。由于其中东方北黎地区的人最多,便有了“北黎街”的称呼,又因三亚方言中“北”与“巴”发音相似,“巴黎街”之名由此诞生。
那一次集体搬迁,除了给群众街增添了一个别名,还开启了三亚人的一段美食记忆。
猪头肉、粉肠、鸡屎藤粑仔、椰丝糯米粑、猪肠bua、豆腐脑、虾饼、甜酸粉······群众街不长,却曾汇集着三亚几乎所有的传统小吃,满足着老三亚人的味蕾。
最开始,群众街内只有几户人家制作传统小吃,但因为好吃又实惠,很快就吸引了附近的居民过来品尝。
▲图:早几年前的群众街,一到下午,小吃店老板们准时出摊
▲来源:网友@艾果果爱素素
食客越来越多,群众街上的小吃摊也随着越来越多,一眼望去满是各色传统美食和食客们的欢声笑语,凝聚成为老三亚最具市井气息的场景之一。
在群众街居住已20余年的王开元阿叔记得,那时每天早上6点左右,整条街便从清晨中醒来。锅碗瓢盆叮当响,柴米油盐烹美味,住在二楼的他都依稀能闻到用猪头肉熬制粉汤的香味。
到了7点左右,街上便陆陆续续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甚至还有汽车,人们从三亚各个地方赶来,就为了吃一顿“巴黎街”的早餐。
时至今日,天小涯在网上搜索关于群众街的资料时,依然能见到许多网友在怀念街上早餐的味道。
▲来源:网友@假装在隐居
一位网友写在天涯论坛上的一段文字,让天小涯更是感触颇深:
“那时我在巴黎街附近开拖拉机,并没有觉得自己身处基层就不幸福,咸鱼饭粥是快乐的本源。后来我又去了不少地方,但无论在哪里,最怀念的还是巴黎街那顿有猪头肉的早餐啊!”
如果要选一样美食代表老三亚的味道,那么群众街的猪头肉一定可以名列前茅。或是和黄豆、白萝卜加入清水熬制成味道鲜美的高汤,或是直接蘸蚝油吃,口感又嫩又香,回味无穷。
王阿叔告诉天小涯,那时群众街早上到处蒸腾着猪头肉高汤、粉肠、港门粉等美味的热气,店家们一直到下午五点全部小吃买完才收工。后来有了夜宵摊,便连晚上也变得热闹了。
到1997年前后,群众街已成为三亚最有名的小吃街之一。
住在三亚河东岸河东路的市民董阳杰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着哥哥姐姐,步行过桥来到对岸的群众街吃东西。
“好吃的东西太多啦,吃上一天都不会重样!”董阳杰向天小涯回忆道,那时群众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门前的空地上都摆上了桌椅。街上到处都是吃东西的、喝茶聊天的三亚人,每天都很热闹。
食客们甚至只要点上一份加了鱿鱼丝的炒粉,再添点黄灯笼辣椒,那份油香便能使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到2001年前后群众街一带有了夜宵经营后,场面更是热闹非凡。
短短的一条群众街,却给三亚人留下了长长的美食记忆,还有那些永远铭刻在岁月中的欢声与笑语。
董阳杰感慨地说,虽然现在足不出户,点外卖就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美食,但他还是喜欢约上三五老友,一起到群众街喝喝茶,吃点地道的传统小吃。
说是习惯也好,情怀也罢,群众街都已成为许多三亚人美食记忆的承载之地。
其实,除了年龄较大的人,群众街对于年轻的90后来说,同样也是童年记忆中珍贵的一部分。
95年出生的林瑾是位三亚姑娘,在她的印象中,群众街的ou dao bui(黑豆饭)、芒果蘸虾酱和港门酸粉,占据了自己童年美食记忆重要的一部分。
▲图:黑豆饭 摄\林瑾
▲图:芒果+虾酱 摄\林瑾
“以前3块钱就可以吃到一碗港门酸粉啦!”林瑾对天小涯说,小时候每次到群众街都喜欢到一位老阿婆那里买港门酸粉吃,因为阿婆家的港门酸粉不管是配料还是汤汁,都非常的讲究和地道。
采访当天,天小涯也在群众街品尝了一些传统美食。
店主人王丽花向天小涯介绍,碱水馍由糯米粉和着碱水蒸熟而成,之后再浇上香甜浓郁的红糖姜汁。紫薯圆球的外层为紫薯和糯米粉,里面则包裹着花生、椰丝、红糖等配料。
天小涯品尝后,感觉碱水馍甜而不腻,香甜软糯却不粘牙,油润绵甜的味道特别棒。紫薯圆球则香甜可口,让人忍不住吃了一个再来一个。
群众街上的这些传统美食,食材或许不金贵,做法也并非十分精致,但那就是无比真实的三亚美食记忆。
其实,群众街除了美食,还有着许多的三亚时代记忆可供我们回味。
长发、收腰衣、喇叭裤,再配上一双“鸭仔牌”拖鞋,便是一身上世纪90年代三亚年轻人的时尚标配。穿上这身行头到群众街的人潮中逛一圈,便觉得自己有了一种时尚弄潮儿的范儿。
▲图:上世纪风靡中国的喇叭裤
时尚范儿有了,自然就要做点时尚的事情,比如去群众街的包厢唱歌。当然,那时候的包厢还不叫KTV,它有着另一个名字——卡拉OK。
董阳杰告诉天小涯,当时群众街的那家卡拉OK是三亚最早的几家之一,一共有6个包厢,配送当时海南最受欢迎的力加啤酒。不过价格也不菲,10元1个小时,6个小时起。
如果没钱到包厢去玩,当时的时尚弄潮儿也可以选择群众街头的露天卡拉OK。露天卡拉OK设施简单,就是一个话筒,两个大音箱,加一个20寸的“大屁股”电视机。不过只需要点些小吃茶水,就能排队免费唱。
▲图:老式电视机
于是,群众街头便此起彼伏的响起了三亚版“四大天王”的歌声,此外,谭咏麟和张国荣的粤语歌当时也特别火。
如果我们将时间再往前推一些,关于群众街,我们还能感受到更多渐行渐远的三亚记忆。
“我1989年刚嫁过来的时候,周边可以说是一片荒地。”原群众街社区副书记王裕姜记得,那时群众街还有着不少草房,四周长满了仙人掌和各类草木,蜻蜓和蝴蝶就在其间自在的穿梭飞舞。
王裕姜回忆,现在的文明路(原群众街三巷)附近,当时还是一大片三亚河西岸的河滩。孩子们最喜欢三五成群的跑到那边去抓螃蟹,比赛看谁抓的最多。
如今,文明路附近早已车来车往,建起了大型酒店和各类餐饮店、水果店等。群众街也早已换了面貌,街边有了漂亮的居民楼,路面平整,绿树成荫,车辆有序摆放,为三亚创文巩卫做着自己的努力。
时间在走,光景在变,但那些与群众街有关的旧时记忆,却永远刻在了三亚人的心中。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