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海网春节策划·述春 | 敬一丹做客“西岛渔村过大年”读书会 畅聊过年那些事儿
南海网春节策划·述春 | 敬一丹做客“西岛渔村过大年”读书会 畅聊过年那些事儿
来源:南海网     作者:刘丽萍    2020-01-22

>>>点击进入“西岛渔村过大年”专题

  海南旅游头条、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1月2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刘丽萍)1月21日,“三亚我们的节日——西岛渔村过大年”系列活动启幕。当天下午,以“海上书房•风吹哪页读哪页——听敬一丹聊过年的那些事儿”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西岛囍屋举行,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现场分享了一段独特的知青奋斗岁月,跟老中青不同年代的嘉宾畅聊过年的那些事儿。

  以“海上书房•风吹哪页读哪页——听敬一丹聊过年的那些事儿”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西岛囍屋举行。南海网记者 沙晓峰 摄

  从1700多封家书说起

  鸿雁遥寄,书信传情。敬一丹家里有1700多封家书。

  “我第一次说我家有1000多封信的时候,我的朋友睁大眼睛,非常惊讶。我以为谁家都是这样,朋友说不是,他说他小时候的东西都没有留下,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多么幸运。”敬一丹说,她的《那年那信》这本书采用信中信的方式,通过她的一封信引出父母留下的那些信,信中展现的是一个家庭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却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烙印。

  在《那年那信》书中有一封信,是13岁的敬一丹在大年三十写给妈妈的家书,信中描写了一些琐碎却温暖的生活场景。“当年敬一丹一家人被分在三地过年,但信中却不见一个‘难’字,写得更多的是‘我很快乐’。但我从字里行间却看到了忧伤和不舍,也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物资匮乏和生活艰辛。”40后嘉宾、出版人蔡玉洗说,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很盼着过年。

  “我梳理了我家68年来留下的这些痕迹,希望通过这样的记录,让孩子们回看家中前辈的时候不至于那么遥远。”敬一丹说,记者出生的她,更懂得记录的价值和重要性。

  以“海上书房•风吹哪页读哪页——听敬一丹聊过年的那些事儿”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西岛囍屋举行。南海网记者 沙晓峰 摄

  不同年代的“年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过往。

  作为一个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对过年的回忆和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同的。敬一丹说:“我们姐弟几个是特殊年代的‘留守’少年,在《那年那信》中有一封家书这样写道: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家里的年货都买了,咱们哈尔滨,一个人买半斤鸡蛋、半斤大鱼、半斤小鱼、半斤粉条、半斤花生,一个一个都是半……我想,不同的人看这些流水账,也许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感受。”

  “钱、粮票、衣服、鸡、鱼、花生,这些东西,今天有,明天就可能没了,所以,那么在意!当年,那小男孩小心翼翼、仔仔细细的样子,让人心疼……”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嘉宾、退休老干部李志民说,现代的年轻人恐怕没有那种盼过年的想法了,毕竟时代发展了。

  以“海上书房•风吹哪页读哪页——听敬一丹聊过年的那些事儿”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西岛囍屋举行。南海网记者 刘丽萍 摄

  “不同年代的过年记忆,有不同的时代特征。”50后嘉宾、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梳理分享了不同年代过年的盼望,认为不同的盼望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同为50后的嘉宾、作家黄俊生分享了自己上夜校时过年的经历。那时的他很渴望知识,即使过年也在学习。

  在90后嘉宾龚卓然的眼中,“年”就是春晚和假期。“过年对我们小时候来说,就是放假的幸福,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的欢乐,全家人团团圆圆吃丰盛年夜饭的满足。”龚卓然说,听了不同年代嘉宾的分享,更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点击进入“南海网2020春节专题”专题


责任编辑:陈贤玉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