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周刊 | 海南大洲岛:鱼跃浅海 燕啼大洲
海南周刊 | 海南大洲岛:鱼跃浅海 燕啼大洲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李梦瑶    2020-10-19



  编者按

  位于万宁市东南部的大洲岛,是环海南沿海线上最大的岛屿。自唐宋以来,扼守航线要道的大洲岛便一直舟楫如梭,后又因盛产燕窝,引得周遭渔民频繁登岛作业,以至于海岛海洋生态系统变得岌岌可危。人鸟相争,大洲岛的命运何去何从?

  自199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以来,越来越多的渔民选择退场,一张覆盖海陆空的立体防护网也越织越密。

  从竭泽而渔到自发保护,再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今,大洲岛上一只只金丝燕、一株株龙血树肆意生长,成为海南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生动注脚。

  一切都是为了回到最开始时的模样。

大洲岛的沉船。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两岭三峰枕海壁立,一条长800米、宽40米的弓形银色沙洲横贯其间,由此构成陆地面积4.36平方公里的大洲岛全貌。

  大洲岛是环海南沿海线上最大的一座荒岛。说是荒岛,这里却从不缺少故事。

  自唐宋以来,扼守航线要道的大洲岛便一直舟楫如梭,一艘艘贸易商船自广州、泉州、扬州等通商口岸通往东南亚岛屿诸国时,总会选择在此寄泊、避风或补给,后又因盛产燕窝、鱼货,成为周遭渔民最钟情的天然渔场。

  匆匆过客如云烟,来了又走,他们带走一些东西,也给大洲岛留下历史的印迹。

万宁大洲岛的内湾。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扼守海丝之要道

  无人机缓缓升起,澄澈如镜的大洲岛海域几乎将整个航拍画面溢满。调转镜头角度,会发现其岛屿轮廓看起来像船,像猪,又像象,由此也收获独洲(舟)山、独珠(猪)山、象石(山)等诸多古称。

  海南方志与航运著作中,大洲岛及其古称出现的频率颇高。

  “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行,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在《皇华四达记》一书中,曾对“广州通海夷道”即广州至马六甲、马六甲至斯里兰卡的路线有详细记载,其中所提及的“象石”,正是大洲岛。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章佩岚认为,唐代以来,我国海上贸易蓬勃兴起,以“广州通海夷道”最为重要。可见,大洲岛从那时起已扼守海上交通之要道。

  此后的数百年间,往来于南海海域的中外贸易商船更加频繁,尽管航线屡有变化,大洲岛却从未淡出过往来商船的视线。

  清代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所载:“独州山在州(指万州)东南海中,周六十里,又名榜山,海舟多泊湾于此,南番诸国人贡,视此山为表。”清代康熙时期《万州志》也称:“(独洲)岭在海中,周围六十余里。南番诸国进贡,视此山为准。”被不远千里而来的异国商船视为华夏大地之标志,大洲岛在中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作用可见一斑。

  翻阅《郑和航海图》,海南东部海域仅有一句注释:“独猪山艮针,五更,船用艮寅针,十更,船平大星。”可见就连郑和七下西洋,也是以大洲岛作为航标。

  环海南岛近海岛屿不在少数,往来舟楫为何偏偏钟情于大洲岛?“大洲岛两岭夹一湾,是船舶躲避风浪的天然屏障。再加上距离陆地最近不过五六海里,商船上岸补给十分方便。”在万宁本土作家郑立坚看来,大洲岛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补给场所,扮演的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角色。

大洲岛的峭壁。于伟慧 摄

  良巢引得燕来栖

  过往商船青睐于大洲岛的港阔水深,一群群金丝燕则看中岛上阴暗狭窄的天然裂缝和洞穴,纷纷选择在此安营扎寨。每到繁殖期,这些小家伙的大舌下腺大量分泌粘性胶状液体,所凝结而成的巢便称之为燕窝。

  “独洲岭,一名独珠岭,南海中风帆半日可到,峰势插天,周围三十里,有田数亩,鸟兽蕃息,近产燕窝。”早在明万历年间,《琼州府志》便有大洲岛产燕窝的记载。而在《咸丰琼山县志》中,也称“万州海岛中石岩陡绝处亦产之(海燕窝)”,且“较洋燕窝售自番舶者更佳”,可见海南自古以来就有金丝燕活动。

  据生活在大洲岛附近的渔民反映,大洲岛历史上曾有多个洞内有金丝燕栖息,金丝燕最大种群达到200多个巢。

  究竟是谁最先发现它们,当地人莫衷一是。这一谜题或许已无法知晓,却让大洲岛自此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燕窝采摘史。

  采燕窝是个高难度的活计。金丝燕多在悬崖陡壁的隙缝里营巢,离水面十到二十米高,洞外荆丛藤蔓芜杂且遮天蔽日,洞内扑朔迷离又迂回阴森,当地渔民往往会带上竹梯、蜡烛、手电筒泅水而入攀岩作业,不是行家,难有收获。

  只是由于利欲的诱惑,滥采偷采严重,致使金丝燕生息的环境被人为破坏,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20世纪80年代,大洲岛金丝燕仅剩不到10巢,均栖息在岛上一个叫“南罗燕洞”的洞穴内。直到1990年,大洲岛成立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滥采燕窝的行为得到制止,金丝燕的种群数量终于趋于稳定,目前约有30只。

  攀着高耸的崖壁往上爬,如今在大洲岛南罗燕洞外,依旧可见有人斗折蛇行,但那不是采摘燕窝的渔民,而是为守护金丝燕不惜以身犯险的科研工作者。

  “要保护金丝燕,首先我们得了解它。”在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刘国琪看来,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和恢复工作的逐步推进,让他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恢复这一种群。

  耕海牧渔奏新歌

  尽管是环海南沿海线上最大的岛屿,大洲岛依旧小到可以一眼望穿。

  小虽小,位置却刚刚好。因处于琼东上升流显著海区,附近又有太阳河等入海径流,使得大洲岛海区富含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吸引大量海洋生物群落栖息于此。循着一尾尾滋味鲜活的海鱼而来,附近村庄的世代渔民在此耕海牧渔,墨鱼、乌贼、马鲛鱼或各种虾、贝、藻类,便都成了衣食之源。

  生活在万宁市东澳镇新潭村的村民们还记得,20世纪40年代,万宁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饥荒,是物产丰富的大洲岛在危难之际给族人带来了一线生机。

  这当然不是大洲岛第一次为附近渔民提供庇护,数百年来的靠海吃海,让新潭人将大洲岛海域视作“祖宗海”,甚至在岛上搭建起3座宗庙。每次出海,渔民们都会备足供品,入庙祈祷出海平安,满载归来。

  “一般都是早出晚归,但要是碰上风浪,还得在岛上躲避几日,为求方便,渔民们便在岛上搭建了简易油布棚临时居住。”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第一次登上大洲岛时的场景,68岁的新潭村村民刘亚林至今记忆犹新,“除了两岭间的沙洲,整个海岛上几乎遍地是树,不时还看到穿山甲、蜥蜴和蟒蛇窜出,简直就是一个原始荒野,美极了!”

  只是再美的大洲岛,也抵不住延续数百年的人类捕捞活动干扰。

  1990年,大洲岛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4.2平方公里岛屿陆地及周边65.8平方公里海域内被禁止各类生产活动。随着一项项保护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滥采燕窝、砍伐毁林等严重破坏生态资源和金丝燕栖息环境的行为得到制止,岛屿与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如今,新潭村渔民们在政府的帮扶下转场至远海作业。而另一边,得到喘息机会的大洲岛海域,也正重现着久违的鱼跃景象。

  探索海洋生态保护新路

  大洲岛不仅美,岛上植物、动物和水生物等资源丰富,一度引得人类无节制地开发掠取,致使原本趋于平衡的海岛海洋生态系统被打破。1983年,万宁县(今万宁市)将大洲岛划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但由于缺人、少资金,再加上保护级别低,工作开展并不顺利。

  1989年,国家海洋局提出在大洲岛建立海岛海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并于次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后,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1992年2月26日,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海南万宁大洲岛国家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2002年,海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核准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隶属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正处级事业单位,2018年11月机构改革后,该管理处隶属海南省林业局管理。

  1995年,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大洲岛将大岭及其附近海域,和小岭凹谷以北海岛生态相对较好的区域划为核心区,严格管控与保护。

  2015年,海南省有关部门对大洲岛展开整治行动,对在大洲岛4.2平方公里陆地和周边65.8平方公里海域开展生产的人员进行劝离。通过实施巡视执法、宣传教育、生态监测等各项管理措施,不少渔民的思想开始转变,大洲岛上滥采燕窝、砍伐毁林等严重破坏生态资源和金丝燕栖息环境的行为得到制止,岛屿与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大洲岛:中国版“沉船湾”

  “沉船湾”是希腊扎金索斯最著名的景点,1983年,走私船Panagiotis号在运送香烟时失事搁浅于此,该地因此得名“沉船湾”。几年前的爆款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男女主角在此情定终身,让“沉船湾”一度被许多游客列入必去旅行目的地清单。

  在海南万宁,也有这样一处“沉船湾”。万宁大洲岛南岭,西南侧的浅海中,一艘古沉船的轮廓若隐若现,看起来像是一条褪去鳞片、没有光泽的鱼。让人不禁好奇,它到底于何时、从何地遨游至此?

  有人大致还原了它的航行轨迹——自越南某个通商口岸启航,一路长途跋涉后,决定登大洲岛补给休整,不料突遇风雨就此搁浅。据当地渔民介绍,这是一艘明朝时到中国的越南船,船上画满了世界各国的文字。古船遭遇不测后,船上公主的神像被后人供奉在岛上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庙里,香火至今不断。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艘宋朝时运金沙的越南船,究竟孰对孰错,恐已成悬案。

  大洲岛扼守通往东南亚国家之航线要道,自唐宋以来便一直舟楫如梭。数百年前,这艘船不过是往来的远航船中极平常的一艘,却因一次意外,长久地驻守在原地,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刻满荣光与梦想的岁月。

原标题:鱼跃浅海 燕啼大洲


责任编辑: 陈贤玉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 一天
  • 三天
  • 一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